传播优秀文艺思想,推进文艺思想发展
今天看啥  ›  专栏  ›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活态诗经《蓼莪》的学术价值及其传承动力学研究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 公众号  · 文学  · 2024-10-18 10:4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活态诗经《蓼莪》的发现及其影响。通过对《蓼莪》的研究,对《诗经》的本来面目和传承传播规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文章还探讨了《蓼莪》得以活态传承的动力和背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活态诗经《蓼莪》的发现

最近,诗经文化传承基地成员在西南六省发现了一首名为《蓼莪》的活态诗经,作为一首产生于2500年前的诗歌,能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在世界上很少见。

关键观点2: 《蓼莪》的影响

活态诗经《蓼莪》的发现,对重新认识历史上的《诗经》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也让我们对《诗经》的传承传播规律有了更全面的把握。

关键观点3: 《蓼莪》的传承动力

《蓼莪》之所以能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主要得益于汉地道教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广泛传播,以及明清两朝在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政策的推动。

关键观点4: 《蓼莪》与道教的关系

《蓼莪》融入道教科仪中,与道教所倡导的孝道并不违和。同时,明清两朝力图恢复中原儒学传统,将《蓼莪》纳入道教的科仪中。

关键观点5: 《蓼莪》与改土归流政策

活态诗经《蓼莪》的传承也与明朝中期改土归流以及流官进入西南后推行包括中原地区丧葬习俗在内的儒家文化传统有关。


文章预览

点上方 “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可订阅哦!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创办,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柴冬冬副教授任总编辑。本平台旨在传递国内外优秀文艺理论、美学、文化研究等领域的成果,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我们热烈欢迎广大读者订阅及赐稿!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南民大学报编辑部。 摘  要:与文本传承的《诗经》不同,最近,诗经文化传承基地成员在西南六省发现了一首名为《蓼莪》的活态诗经。作为一首产生于2500年前的诗歌,能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即或在世界文学界也不多见。活态诗经《蓼莪》的发现,对我们重新认识历史上的《诗经》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活态诗经《蓼莪》的发现告诉我们,首先,从体裁上看,历史上的《蓼莪》并不是我们今天在书本上看到的只能用于朗诵的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