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由清华大学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共建,成立于2018年,中心主任为施一公教授,执行主任为王宏伟教授。作为北京市构建高质量发展新范式的新型研发机构,中心致力于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从0到1基础科学难题突破。
今天看啥  ›  专栏  ›  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

胡名旭/包承龙发布人工智能算法CryoPROS以解决冷冻电镜中的优势取向问题

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  · 公众号  ·  · 2024-05-23 17:10
    

文章预览

加 星标 ,再也不怕错过更新!方法见文末动图。 冷冻电子显微镜 (cryogenic electron microscopy, cryo-EM) 是确定生物大分子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时广泛使用的技术。在制备成像样品时,需将纯化的大分子在薄薄的水膜内进行玻璃化;接着,利用配备直接电子探测相机的透射电子显微镜,我们就可以记录单个大分子颗粒的二维投影图像。由于每个颗粒在冰层中相对于电子束的方向不同,就会产生不同取向的投影。因此,精确地确定每个二维颗粒投影的方向角,就成为生物大分子三维重建的主要目标。理想状态下,颗粒取向应均匀 ;然而,实际操作中很少观察到均匀的取向分布——这是由样本玻璃化的方式决定的。水膜边界处的两个界面会吸引大分子物体,并使它们倾向于附着在两个界面或其中一个界面上,形成“优势取向”。“优势取向”会引起密度图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