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央视新闻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公众号,提供时政、社会、财经、体育、突发等新闻信息以及天气、路况、视频直播等服务信息。
今天看啥  ›  专栏  ›  央视新闻

“学术酒吧”火了,年轻人为何在酒吧聊学术?

央视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24-10-27 12:11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描述了学术酒吧这一新兴文化现象,组织者希望通过年轻人的方式办文化沙龙,主讲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观众接触新知,为自己持续充电。文中采访了不同角色的人物对学术酒吧的看法和期待,并介绍了学术酒吧兴起的原因和面临的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学术酒吧的兴起

学术酒吧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兴起,组织者通过与其他酒吧的合作来举办活动,邀请人文社科领域的博士或青年学者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关键观点2: 组织者视角

组织者张家宁希望通过学术酒吧这个更为放松的环境,让大家学习知识,彼此交流。他坚持深入浅出,追求高质量的讨论和交流,虽然目前缺乏可行的盈利模式,但他对学术酒吧的未来充满期待。

关键观点3: 主讲人视角

主讲人陆子奇参加学术酒吧活动,不仅是给朋友捧场,也有自己的需求和期待。他希望通过平台分享自己的知识,走出“学术小房间”,他认为将自己经过扎实研究得来的成果与大家分享,不仅能让大家了解知识和生活之间的关联,对于大家理解社会和生活也会有一定帮助。

关键观点4: 观众视角

观众小步、悠悠等人希望通过学术酒吧活动接触新知,为自己持续充电。他们期待与专家深入的面对面沟通,获得新的信息和启发。同时,他们也希望活动能够提供更多的自由讨论时间。

关键观点5: 学术酒吧的意义和前景

学术酒吧作为一种新兴形式,满足了公众对知识和交流的需求。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供给不足、内容深度与广度的平衡等,但它的兴起标志着人文社科知识普及化的趋势。未来如果能够持续探索和发展,相信这种交流空间会越来越多,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


文章预览

今年以来,“学术酒吧”活动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多个大城市兴起。 主讲人多是人文社科领域的博士或青年学者,带来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观众多是大学生或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在酒吧这个更为放松的环境中,大家学习知识,也彼此交流。 类似的学术交流和文化沙龙活动,在学校讲堂、咖啡厅或书店中并不新鲜,但当它与酒吧相遇,产生了奇妙的碰撞。 学术酒吧,谁在办,谁来讲,谁在听?大家想通过参加学术酒吧活动获得什么?学术酒吧是昙花一现,还是会发展成为我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走近参与学术酒吧的各方,不一定能获得答案,但一定能启发思考。 01 组织者: 用年轻人的方式办文化沙龙 张家宁是北京一个学术酒吧活动的组织者,学术酒吧兴起时,恰逢他研究生毕业。这种形式对他来说既新鲜又熟悉,上学时,他喜欢参加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