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近期中信银行起诉山东胜通集团及多家中介机构,涉及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的案件。案件涉及胜通集团财务造假事件,多家金融机构卷入其中。大公国际作为评级机构在事件中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文章还提到了大公国际的历程、监管对其的处罚以及评级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信银行起诉山东胜通集团及相关中介机构涉及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
这是胜通集团财务造假案的后续衍生案件,包括中信银行在内的机构投资者要求胜通集团及中介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关键观点2: 大公国际在胜通集团债务危机期间被证监会认定存在虚假记载。
大公国际因此被证监会处罚,并涉及多起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
关键观点3: 胜通集团财务造假案引发关注,涉及多家金融机构。
除了中信银行,还有多家国有行、股份行、AMC机构、保险机构等亦牵涉其中。
关键观点4: 大公国际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评级机构。
近年来,大公国际在业务上屡受监管处罚,但也在努力改进和提升评级质量。
关键观点5: 评级行业正在经历变革。
随着监管加强和市场驱动的转变,评级行业正在逐步发展,机构投资人也在加强内部评价体系建设。
文章预览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邹文榕 开年不久,资信评级行业又有机构“吃官司”了。 天眼查显示,近日,中信银行以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为由,向山东胜通集团(下称:山东胜通集团),以及国海证券、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下称:大公国际)、山东鲁成律师事务所等在内的10位相关被告诉诸法庭,案件已于2月10日在山东青岛中级人民法院(下称:青岛中院)开庭。 图源:天眼查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上述案件正是昔日轰动一时的胜通集团600亿元财务造假案的后续衍生案件。 因踩雷系列“胜通债”现重大亏损,包括中信银行在内的各类机构投资者正在要求胜通集团以及上述中介机构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公开资料显示,胜通集团成立于1997年,主营钢帘线和化工业务,曾被誉为山东“钢帘线大王”。201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