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今晚报
天津《今晚报》于1984年7月1日创刊,邓小平题写报头。日发行量70多万份,是天津市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最有影响力的综合类日报。
今天看啥  ›  专栏  ›  今晚报

非遗口述实录|珠光宝气之中 是心与岁月的对话

今晚报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25-02-03 06:29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天津的“非遗贺新春”系列报道,特别是津派花丝制作技艺的详细内容和历史背景。文章提到了从除夕到大年初七展示的八项天津春节特色非遗技艺,其中津派花丝制作技艺是本文的重点。文章详细描述了津派花丝制作技艺的历史渊源、发展、制作过程以及代表性传承人董小珍的经历和现状。文章还提到了通过网络直播和社交媒体等形式推广非遗技艺,以及将传统工艺与时尚元素结合,吸引年轻人了解和喜爱非遗文化。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天津春节特色非遗技艺介绍

文章介绍了天津的“非遗贺新春”系列报道,提到了从除夕到大年初七展示的八项天津春节特色非遗技艺,包括缸鱼年画、杨柳青剪纸等。

关键观点2: 津派花丝制作技艺的历史渊源和发展

文章详细描述了津派花丝制作技艺的历史渊源,从宫廷花丝到民间的发展过程,以及与西方镶嵌技艺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津派花丝镶嵌技艺。

关键观点3: 津派花丝制作技艺的复杂过程

文章介绍了花丝镶嵌的具体工艺过程,包括化料、开条、拔丝、掐丝、组装、焊接等环节的复杂性和技术要求。

关键观点4: 代表性传承人董小珍的口述实录

文章通过董小珍的口述实录,介绍了她与津派花丝的缘分、学习和传承的过程,以及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推广非遗技艺的经历和现状。

关键观点5: 非遗技艺的传承和推广

文章提到了将传统工艺与时尚元素结合,吸引年轻人了解和喜爱非遗文化,以及通过网络直播和社交媒体等形式推广非遗技艺的举措和成果。


文章预览

非遗贺新春 春节已至,年味正浓。 在迎来第一个“非遗版春节”之际,本报推出特别策划——“非遗贺新春”系列报道。从除夕到大年初七以八项最具天津春节特色的非遗技艺,精彩呈现天津非遗的美轮美奂与深厚底蕴。 这八项非遗技艺分别为:缸鱼年画、杨柳青剪纸、刘上道盒子花灯、东丰台木板年画、满汉双文福字、静花缘绒花、津派花丝制作和大郑剪纸,这些非遗项目所展示的吊钱、福字、红绒花、窗花、年画、灯笼、首饰等,都是天津人最熟悉的“春节标识”。 以此,与广大读者共度新春,共品年味。 津派花丝制作技艺 天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赞的就是花丝镶嵌工艺,它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津派花丝的形成起源于北京宫廷花丝。辛亥革命后,大批宫廷艺术流向民间,那些曾在宫廷中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