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谥号” ,指人死后,后人按照其生平事迹予以的 “或褒或贬或中性” 的评价文字,乃系对死者一生的高度概括。清朝时期,朝廷对于官员的 “谥号” 有着明确规定:1、一品大臣,按例请皇帝决定是否给予 “授谥” ;2、一品以下官员除非特旨,例不授谥。 一般而言,清朝时期正途出身(翰林出身)或者获封“大学士职衔”的一品官员、享受一品待遇的封疆大吏才能获得“文”字谥号。而在以“文”字开头的谥号中,又以“文正”最为难得,最为尊贵。所以,自唐朝以后,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的想要得到一个谥号,那就是“文正”。对于清朝的文官而言,更是如此。 当然,如此显贵的谥号,皇帝也不会轻易授予,必须拥有“正色立朝、德被后世”的品行操守;于朝中拥有极高声望、极高地位和特殊恩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