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技
高分子科技®做为全球高分子产业门户及创新平台“中国聚合物网www.polymer.cn”的新锐媒体,实时报道高分子科学前沿动态,关注和分享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一线科技创新设计、解决方案,促进产学研及市场一体化合作的共同发展。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高分子科技

浙大张浩可/港科大唐本忠院士连发 Chem/Angew/ACS Mater. Lett.:基于弱相互...

高分子科技  · 公众号  · 化学  · 2024-09-27 12:34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基于弱相互作用下的簇发光现象的研究进展。研究团队通过构建非共轭的多芳基烷烃体系数据库,成功开发出一系列具有长波发射的多芳基乙烷和芳基甲烷非共轭小分子。建立了涉及n电子与p电子的弱作用基发光材料的构效关系,实现了分子量最小的近红外弱作用基发光体。此外,团队还探索了氢键效应对于杂原子间弱相互作用的影响,揭示了簇发光材料在小鼠体内血管成像的生物应用潜力。该系列研究成果由浙江大学张浩可研究员和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上。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团队通过构建非共轭的多芳基烷烃体系数据库,成功开发出一系列具有长波发射的簇发光材料。

这是基于弱相互作用的理论探索,实现了在可见光区域的发光现象。这些材料在形成聚集的簇后才会发出长波长发光,被称为“簇发光”。

关键观点2: 建立了涉及n电子与p电子的弱作用基发光材料的构效关系。

这一发现为实现分子量最小的近红外弱作用基发光体提供了可能,发射波长达到700 nm,绝对量子效率达25%,分子量为172。

关键观点3: 团队进一步探索了氢键效应对于杂原子间弱相互作用的影响。

阐明了在杂原子有限的体系中,孤对电子间相互作用强度由于一部分孤对电子参与了氢键的形成而受到削弱,从而可能影响长波发射。

关键观点4: 基于上述研究,团队揭示了基于非共价的空间电子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非线性光学特性。

实现了双光子激发的簇发光,并成功将簇发光材料应用于小鼠体内血管成像的生物探索。

关键观点5: 该系列研究成果由浙江大学张浩可研究员和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上。

研究成果包括了基于虚拟筛选打破了非共轭小分子的发光记录、深入研究了sigma类型的孤对电子间相互作用、基于对照分子设计阐明了氢键对于孤对电子间相互作用的竞争效应等。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