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天圆心灵郭智刚

心灵、生命与《金刚经》——张玉林先生《金刚经》讲义(4)

天圆心灵郭智刚  · 简书  ·  · 2019-01-17 02:51

文章预览

现在我们理解佛也好、道也好,要正确地理解。因为这些大圣人自己,都把他自己置为群众中之一员。释迦说我是众生中之一员。我们现在理解释迦也是那样:他毕竟还是父母生的,没有天地,释迦牟尼就不能够在人类社会说法,他也是自然的使命。自然要产生地球,生人类,自然就得教化。那么教化的原始,是由我们中华民族原始祖先开始的。所以这个心法,是我们中华民族原始祖智慧的结晶。伏羲掌握这个理以后,继之有炎黄,炎黄把这个理又传给尧舜。尧舜在治理天下的时候,用的是正心修身的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并且一直把这个心法继续往下传。上古时候的人,圣人都是用这个心法来教化天下。那个时代的万民,没有物质的争端,没有那么多贪欲。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物质越发达,人的贪心越增长。心法是自觉的一种法,自己觉而后使他觉。那么随着物质的发达,人的贪欲越来越大,他这个心离物越来越近,离自我的本性就越来越远。《三字经》不是讲人之初,性本善么。就是说地球初生的原始社会的那个人,他的性是善的。由于物质的蒙蔽,逐渐增长了恶习,所以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经过几个古代的王朝,这个心法由尧传舜,舜传禹,一直传到周文王、武王、周公这父子三人,从此以后,这心法就不传了,因为什么呢?再用心法使人民自觉就不灵了,圣人就只掌握道权,而没有帝权了。所以从那以后才有争端,才有春秋战国。人间一切的这个混乱,这个不平,都是由人心的一点私造成的,这是心火。

  包括周文王周武王以上的几代君王,都是有道的明君。他们有什么道?他们有通天之路,有返本还原、回归自然之功,有回天的手段。所以尧舜时代,那简直就如同活佛世界,称为尧天舜日,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鼎盛春秋。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五风十雨,麦收双穗,麒麟在野,凤凰鸣山,唐尧盛世指的是那个时代。随着历史的前进,到了周文周武以后,由于人心不古,周公大礼才遍天下。

  人类社会,不管哪一个国家,不管哪一个宗教,所行的礼,都没有离开周公大礼。因为周公定了大礼三百、威仪三千,遍行于天下。从那以后,君王正心修身的这个自然法则就停止了,改用法治强制了。但有一部分人思想还有觉悟的,这个时候宗教产生了。也就是在春秋时候,才有了宗教,有老子、孔子、释迦。三教圣人的理,本质都是一致的。也就是三教的宗旨,全都一样。所以我们讲《金刚经》之前,首先把这个宗教的源起,法的产生,捎带跟大家谈一谈。

  什么叫宗教?从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来讲,宗教是自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天生的圣人来教化万民了。但是宗教的圣人只掌握道权而没有帝权,不像古代的帝王。宗教圣人掌握的是心法,使一部分人自觉,自觉而后觉他。所以释迦说自觉觉他是佛,六祖说一灯点燃万盏灯,人类才能走向大光明。

我们现在学习宗教的理,宗教的法,首先你得知道宗教的根源是什么。宗教的根源,我们中华民族大圣人孔子的孙子子思——孔伋,就把这个理告诉我们了,在四书中的《中庸》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宗教。《中庸》这本书谈的就是性理心法,说的完全是心性,没有说别的。《中庸》一开始就指出了什么叫做宗教。子思为什么要作这本书?他就是惟恐几千年以后的众生,他们修心的时候走入歧途,所以才留下这本书,给未来的人作为对照。那他怎么知道几千年以后的人修心法呢?这是人的本能。我们别把这个看得那么神秘,预知未来是人的本能。孔子的孙子子思说什么叫宗教?直指人的生命本源,“天命之谓性”啊。在天叫命,赋人曰性。“率性之谓道”。这跟释迦说的一样不一样?《金刚经》这个经题,就是以自性立的名字。你看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孔子的孙子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修心性这条道,是自然之道、自然的法则。为什么要修心性,心性本善,能自觉、能自教、而后可以教别人,这是宗教的兴起。所以心性为三教圣人的总纲,也是万圣的总纲啊!“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跟六祖说的:“离性(体)说法,名为邪(相)说”,不是同一个真理么!所以《金刚经》谈的完全属于性理心法,我们不要作为别的去理解。

  我们学心法首先得站对立场。有些学心法的人,就用辨证唯物论来分析。心法不是讲辨证唯物论。过去我讲《坛经》也是这么说的,《坛经》里不有二僧论定吗?有人说啦,哎呀!慧能是个唯心论者。风动幡动是客观存在,他否认了客观,他是个唯心论者。因为佛谈的是真空学,是禅学,谈的是性理心法,不是研究那个风动跟幡动,研究的是心。因为他没有理解六祖说的这个前提,前提说的是定。所以首先你的立场得端正。心法是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每个人的见闻觉知这个能源,是这个。见闻觉知的这个能源,叫妙明心,也叫妙觉。老子叫神,孔子叫理性,轩辕黄帝叫天真之气。孟子呢,叫至大至刚浩然之正气。这个本质我们得弄清啊。

  我们现在要认识这个本质,怎么来认识?就是要明白我们站在地球上观察万物,不是眼的功能,是心的功能。眼只是个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你就不能看。没有耳朵这个条件你就不能听,实质都是心灵起的作用。因为是你心灵这个妙明光,把客观物质反应到心灵里来的。能够反应外部事物的那个能源就是你那个佛性。比如看见一棵树,你第一个反应树的那个觉,那叫心。你再分析它是什么树,那叫意识,这两者都不是如来心。释迦说的是如来心,说的是你不动的那个心。所以我们炼心修心,说的是不动的那个心。如果我在这儿一站,看前面一棵树,这个心就属于二。你再加上一个意识,那就属于三,这点我们得弄清楚。佛说的是如来心法,说的是你还没有产生、感受到客观事物的那个心,那叫如来心,《心经》说的就是那个心。说那个心哪,没有受、想、行、识,没有眼耳鼻舌身意,没有这些,也没有色声香味触法……说的是本来那个心,如来心。《金刚经》说的也是如来那个心,可不是说你产生意识那个心,那不叫如来心。那是如来心之动,那个心就叫人心了。

  说人有三个心。心脏是一个心,另外一个是你接受客观事物时所反应的那个心,那个叫人心。释迦牟尼不说这两个心,说的是如来心。观世音《心经》说的也是那个如来心。本来那个心什么样?《心经》给你表达出来了。可不是没有眼耳鼻舌身意。我们别错误地理解没有眼耳鼻舌身意,那我们岂不成了瞎子?要没有色声香味触法,我们吃饭连咸盐都不买了么。释迦说的那个如来心,就是观世音《心经》说的原来那个心。没有色声香味触法。我们学心法应当明白,释迦牟尼和观世音说的心,就是如来心。还没有接受客观事物的那个觉性,那叫妙觉,说的是那个。我们现在要理解我们这个妙觉。我们观察所有的事物,不是反应在大脑,而是反应在心灵之中了。心灵这个妙觉,看不见摸不着,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用的时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假如你是个服装设计者,让你设计一套服装,这个不是肉体起的作用,也不是呼吸调息之气起的作用,是如来心产生的一个灵感起的作用。一会儿在你这个头脑里就有一套服装形成了,这套服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看不见摸不着不等于没有。这个第一手材料谁都看不见。是先有看不见摸不着的服装,才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服装;先有看不见摸不着的茶碗,才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茶碗。所以唯物的观点关于这方面不讲了么,精神变物质。你没有精神,物质这个名词儿从哪儿生啊。存在决定意识。观世音《心经》管那个‘存在’叫‘自在’。‘自在’本来就是这样,没有在,也没有不在,无在无不在,说的就是我们那个如来心。人类社会一切物质,凡属于人造物质的,都属于思想意识造型。现在我设计一套服装,什么样?我不说谁也看不见。我说出来,就叫显相。释迦牟尼把这些个显相全破了,叫你悟没有显相的那个相是个什么相。所以《金刚经》是实相智慧,叫你悟那个。我现在设计一套服装了,特异功能者说我能看见你那服装。可是我有无量的服装,还没有设计的那个你看见了么?我设计的这个,在我意识形成了这么一个服装,这你特异功能能观察出来,我还没有设计的那个你能观察出来么?那不就是真空么,不就是妙有么?说你究竟有多少套服装,没有数。这个服装变化的因素,那个觉性究竟是什么,叫你悟那个本。你要叫我做一首诗,马上我就能做。那首诗做的什么你知道,我还没有做的那些诗你知道么?我这一共有多少首诗词你知道么?这个你看不见摸不着,空而不空啊。所以我们得明白释迦说的这个真空妙理,真空不空,诗词有的是。你有特异功能,能看出我这首诗词,我还没有做的那个,谁也看不出来。

��}?N�K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