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围绕会议简报及政策定调的转变进行了深入解析,文章主要讨论了财政定调升级到“更加积极”以及货币定调升级到“适度宽松”的影响及后果。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财政定调升级为“更加积极”
会议简报显示政策超预期,财政定调由“积极”升级到了“更加积极”,意味着宏观对汇率向下的接受度提升,有机构预测明年GOV债新增15.1万亿,这比今年全国税收收入还多。
关键观点2: 积极财政的后果
积极财政可能会导致资源错配,以牺牲全社会利润率为代价。例如,给民企的信贷被城投挤占,导致民企承担金融机构成本,同时劳动者的利润、国内消费者的利润也会被转移。
关键观点3: 刺激政策的隐性问题
在考虑刺激政策时,需要思考显性债务增量边际增多的同时,隐性债务增量是否减少,总债务增量边际是多了还是少了。同时,还需要考虑老龄化、财政补贴中枢、第四本账的缺口扩大等问题。
关键观点4: 预期管理的好处与风险
预期管理可以暂时稳住存量隐患,如房价下跌速度明显放缓。但同时,如果货币流通管道阻塞,可能会形成新的做空力量。因此,需要谨慎对待刺激政策,全面考虑各种因素。
文章预览
昨天的会议简报出来后,机构“果不其然”的认为政策又超预期了。 主要是财政定调由“积极”升级到了“更加积极”,对应之前货币定调由“稳健”升级到了“适度宽松”。 怎么量化这个“更加积极”呢? 有机构给出了明年 GOV 债新增 15.1 万亿的预估。 什么概念?比今年 1-10 月全国的税收收入累计额还多。 这意味着宏观对汇率向下的接受度似乎提升了—— 但这仅是显性债务的情况(显性广义赤字率早就不是 3% )—— 我们知道从 2014 年之后,地方隐性债务已经非常“积极财政”了—— 这种“积极”是以拖累全社会利润率为代价的(过于积极和放任导致的资源错配),举个例子,给民企的信贷被城投挤占了,民企承担城投低利率的金融机构成本,本质来看—— 1)民企的利润转移给了城投和国企; 2)劳动者的利润转移给了债务杠杆者(通过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