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GIS行业中的产品命名趋势、平台底座类产品的本质以及存在的问题,包括行业对新概念的依赖、个性化应用能力的缺失等。同时,文章也提到了个性化应用领域如短视频领域的探索机会以及一个尝试性的产品案例。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GIS行业产品命名趋势及本质
文章讨论了GIS行业内产品命名为数字孪生底座、时空数据底座等的流行趋势,其实质都是基于软件的分层架构理论,对复杂系统中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抽象分离。
关键观点2: 行业对新概念的依赖及问题
行业对「新概念」形成了惯性依赖,缺乏新概念会导致业务方向性迷茫。过分依赖底座导致个性化应用能力的缺失。
关键观点3: 共性的底座业务推广的困难
共性的底座业务很难推广到企业端,原因在于大多数企业的软件架构上不太需要一个独立的共性空间底座,且大厂更倾向于自己来做这种共性的基础设施。
关键观点4: 个性化应用领域的探索机会
除了共性的底座业务,个性化应用领域如短视频领域的三维故事地图等仍存在一定的应用发展机会,需要团队去探索和尝试。
关键观点5: 一个尝试性的产品案例
文章提到了一个公司发布的类似短视频平台的设计的产品,这个产品旨在成为一个一站式的故事地图制作工具的B端产品,后续是否能够形成破圈爆款值得拭目以待。
文章预览
继「平台」以及「中台」这个概念之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GIS行业里开始流行将自己的产品命名为「数字孪生底座、时空数据底座、全空间数据底座」等,但是其实本质上都是一类东西,这些概念本质上都是起源于软件的分层架构理论,将复杂系统中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抽象分离,共性需要的能力就形成了平台类的软件。 由于地理空间天生具备公共共享的特点,因而GIS在信息化项目上永远都在重复一个叙事逻辑:「城市需要公共的一张图,当前这个一张图和过去的一张图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新的一张图,这个新的一张图是XXX平台、XXXX中台、XXXX底座之类的。 因而在这个逻辑下,行业自然就需要不断的发展新的概念,创造新的一张图需求,所以这个事情才能够继续下去,然后事情就变成客户搞了一堆一张图平台,然后在下一个新的叙事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