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形机器人联盟
深入人形机器人的世界,探索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创新与影响。我们专注于展现这一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和市场动态,为您呈现科技与实际应用的精彩融合。关注我们,一起洞察人形机器人如何成为未来科技的重要推动力。
今天看啥  ›  专栏  ›  人形机器人联盟

张钹院士:大模型未来的4个发展方向

人形机器人联盟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4-08-31 15:45
    

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在ISC.AI 2024第十二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上表示,当前人工智能缺乏统一理论,主要为专用人工智能并存在语言问题。张钹院士强调基础模型应考虑的三大能力和一大缺陷,以及大模型的应用场景。他还指出了大模型的四个未来发展方向,包括与人类对齐、多模态生成、AI Agent的概念和具身智能。尽管存在问题,张钹院士认为模型的应用是必须的,并分析了幻觉出现的根本原因。最后他强调了发展第三代人工智能必须建立理论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当前人工智能缺乏统一理论,主要为专用人工智能并存在语言问题。

张钹院士指出,当前的人工智能都是针对特定领域的模型和算法,缺乏统一的理论支持。

关键观点2: 张钹院士强调基础模型应考虑的三大能力和一大缺陷。

他提到了大语言模型的强大之处在于其语言生成能力、人机自然交互能力和举一反三能力,但同时大模型的缺陷就是“幻觉”。

关键观点3: 张钹院士指出了大模型的四个未来发展方向。

这四个方向包括与人类对齐、多模态生成、AI Agent的概念和具身智能。

关键观点4: 张钹院士认为模型的应用是必须的,并分析了幻觉出现的根本原因。

他认为目前的模型存在幻觉是因为机器的工作是外部驱动的,而非自主完成。

关键观点5: 发展第三代人工智能必须建立统一的理论。

张钹院士强调,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缺乏统一的理论解释,导致各种困惑和误解,因此建立统一的理论至关重要。


文章预览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 · ”,设置星标,实时关注人形机器人新鲜的行业动态与知识!来源:新京报贝壳财经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在ISC.AI 2024第十二届互联网安全大会的演讲上表示,当前人工智能还没有理论,只有发展出来针对的模型和算法,它们都是针对特定领域的,软件或硬件也都是专用的,市场很小,因此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展出一个大型的人工智能产业,问题就出在这里。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 张钹院士现年已经89岁高龄,过去几十年里,他在清华大学培养了一批人工智能人才,是中国人工智能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当前不少火热的“清华系”大模型企业如生数科技、智谱AI、面壁智能、Kimi等,均受益于在清华打下的技术基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