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研究探索了残余胆固醇(RC)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发现较高的RC水平与所有卒中和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有关,而与出血性卒中风险无关。研究基于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项目的数据,涉及98,967名参与者。结果强调了降低RC水平以降低卒中风险的重要性,同时指出RC是所有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及目的
尽管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低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但患者仍可能存在残余风险。研究旨在阐明更多脂质靶点对残余风险的影响,特别是RC的影响。
关键观点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该研究基于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China-PAR)项目的数据,涉及98,967名参与者。通过抽血检测多种脂质指标,包括RC、LDL-C等,并进行长期随访以记录卒中事件。
关键观点3: 主要发现与结论
研究发现较高的RC水平与所有卒中和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有关,但与出血性卒中风险无关。相比低LDL-C/低RC的参与者,低LDL-C/高RC和高LDL-C/高RC的参与者所有卒中和缺血性卒中风险均有所升高。研究指出RC是所有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高RC的危害相比高LDL-C更大。
关键观点4: RC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机制
研究发现可能的原因包括RC直接被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摄取,残余颗粒比低密度脂蛋白颗粒更大且富含有载脂蛋白E和载脂蛋白C-Ⅲ,以及RC引起的轻度炎症可能与不稳定斑块有关。
文章预览
尽管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水平降低至指南推荐水平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但由于体内其他脂质未必达标,患者仍可能存在残余风险,阐明更多脂质靶点对残余风险的影响,是临床探索的热门方向。残余胆固醇(RC)是富含甘油三酯(TG)脂蛋白代谢产生的残粒中含有的胆固醇,与LDL-C具有生物学相关性。既往探索RC或LDL-C与卒中或缺血性卒中相关性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且尚不明确这些发现能否推广至所有类型的卒中治疗。 近期, Stroke 发表一项中国研究,表明 较高的RC与所有卒中和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有关,但与出血性卒中风险无关。研究结果支持通过降低RC水平来降低卒中风险,未来还需继续探索其是否具有其他心血管益处。 截图来源: Stroke 该研究数 据来源于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China-PAR)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