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生气时肝是否会疼”这一话题,阐述了人们对日常感受的描述受到时代文化认知的影响,一般人所说的“气得肝疼”与解剖学上肝脏疼痛的区别,以及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文章还介绍了应激学说的相关内容,强调了情绪与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愤怒情绪。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人们描述的“气得肝疼”与肝脏实际疼痛的区别
一般人所说的“气得肝疼”通常不是肝脏真的出了问题,而是对定位模糊的肚子疼的描述。这种描述受到时代文化认知的影响,与解剖学意义上的肝脏疼痛不同。
关键观点2: 应激学说的相关内容及其不足
塞里的应激学说认为机体受到应激源(如生气、发怒)会产生生理生化的变化,但这一学说忽略了应激过程的心理成分,并且应激源的作用过程和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关键观点3: 情绪与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许多消化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与不良情绪有关。情绪问题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炎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症状。个体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也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观点4: 如何处理愤怒情绪
学会处理愤怒情绪很重要。当愤怒情绪出现时,应思考原因和后果,寻找最佳办法应对困境。与引发愤怒的人积极沟通,重点是解决问题而非责备。
文章预览
很多人生气的时候,常常会脱口而出:“气得我肝疼!” 传统医学里也有所谓“生气伤肝”的说法。但这种“肝疼”究竟是真实的身体不适,还是一种心理上的错觉? 肝真的会因为生气而感到疼痛吗?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有趣的话题~ “肝疼”和“肝疼”不一样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首先理解一个现象,即人们对日常生活感受的描述常常会受到时代文化认知的影响,比如说古代人描述一个人皮肤好,会用“肤如凝脂”,而现代人表达同一个意思,有些人可能就会用“满脸的胶原蛋白”了。 因此, 一般人平时所说的气得“肝疼”和解剖学意义上的肝脏本身的疼痛并不是一回事 。 肝脏发生病变一般都会引起疼痛,比如肝炎、肝脓肿、肝癌发生时,可能会因为肿胀导致肝脏包膜张力增加, 从而让病人感觉到上腹部有钝痛,同时还会伴有消化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