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旨在澄清和普及关于科学知识的定义与特点,通过实践、操作层面的实证科学进行说明。文章通过四个部分详细阐述了科学与其他知识活动的区别和联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什么是深刻的知识及其实证科学的意义
深刻的知识是实践层面上的知识活动追求的两个目标之一,获得难度较大。作者提出用“工作定义”来区分深刻和肤浅的知识,并强调实证科学在获取知识方面的特殊性。
关键观点2: 智慧、梦语等知识的特点与分类
智慧是与宗教、神话等相对应的一类深刻知识,是绝对真理的体现。梦语是一种可靠但肤浅的知识,容易获得但不确定。宗教、神话对应的知识以及算命、鬼话等属于不可靠和不深刻的知识。
关键观点3: 科学与其他知识活动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与其他知识活动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依赖“可检验性”获取相对深刻、确定的知识。科学知识具有可检验性、积累性和不断进步的特点。社会科学也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获得深刻的知识。
关键观点4: 知识的有用性与其特征的关系
知识的有用性并非其本身的特征,而是使用者对其做出的判断。任何知识都有可能对某些人有用,对某些人没用。科学的可检验性标准是其区别于其他知识活动的核心。
文章预览
近些年在各种学术、非学术场合,与各种圈内、圈外的人,但凡话题涉及到科学,尤其是什么样的社会学才是科学等等,各种歧义、混淆、迷茫,让我觉得实在需要澄清和普及一下究竟什么是科学。 如果我们暂且避开认识论上的争论,在实践、操作层面,实证科学如图一所示,只是人类各种知识活动中的一种,尽管是非常特殊的一种。 一、 图一的三个维度中“深刻”和“确定”可以理解为人类知识活动追求的两个目标,即我们都希望得到深刻和确定(可靠)的知识。但是什么是深刻的知识,实际上并不好定义,所以在实践层面,我们用一个“工作定义 (working definition) ”代替:“深刻的知识是比较难以获得的知识”,即以知识获得的难易程度来区分深刻和肤浅。 如果我们把这个难易程度理解为不是某一个人获得某个知识的难易,而是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