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新声Pro

内容上「反互联网」,方法上拥抱互联网|专访《我是刑警》制作方

新声Pro  · 公众号  ·  · 2025-01-03 22:1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我是刑警》这部剧集背后的制作公司宽厚文化的创作理念及成功原因。面对当下剧集市场的变化,宽厚文化坚持找到消费场景,以大众为对象,不以结果逆推过程,在营销上顺应当下,主动拥抱互联网思维。通过判断“沉默的大多数”的需求,提供合家欢属性的剧集内容。同时,他们也并不抗拒新的营销方式和内容媒介,愿意给创作者时间去沉淀,并通过不同平台用户习惯的方式与之交流,最终将其导流到平台上看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我是刑警》的成功与宽厚文化的创作理念

《我是刑警》背后的制作公司宽厚文化注重用户判断和消费场景寻找,采用“反互联网”思维制作内容,坚持大众受众定位。在营销上积极拥抱变化,寻求新玩法,建立多端对话。

关键观点2: “沉默的大多数”成为剧集消费主力

宽厚文化认识到中老年群体成为剧集消费新增量,他们可能没有互动习惯但仍是剧集消费主力,为此将大众作为对象制作内容。

关键观点3: 寻找消费场景与建立情感共鸣

宽厚文化强调寻找观众的消费场景如晚间合家欢模式,提供普适性主题的内容。同时深入基层获取真实故事和情感共鸣。

关键观点4: 营销方式的创新

宽厚文化在营销上采用不同平台不同策略的方式,注重情景营销和导流到平台的转化。在抖音等平台上使用不同媒体方式与目标群体沟通破圈。

关键观点5: 未来发展规划与挑战

宽厚文化未来将继续发力国民向剧集的目标市场。同时也探索新的短剧形式和垂类内容的需求结合和创新实践。


文章预览

沉默的大多数,需求藏在消费场景里。 作者 | 毛丽娜(北京) 《我是刑警》的故事已经结束,但它仍旧给市场留下许多思考:悬疑类型剧占强势地位、观众习惯于通过无尽翻转获得爽感的当下,这种看起来不那么爽、破案手法有些「笨」的硬核老派刑侦剧为什么还有市场?观众爱好越加圈层化原子化的今天,《我是刑警》又是如何突破所谓圈层壁垒,成为大众爆款的?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将目光投向《我是刑警》的缔造者——华策克顿上海宽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很有意思的是,《我是刑警》并非他们第一部突破圈层桎梏,辐射到全年龄的剧集作品,或者说这是一家只做国民向剧集的公司。 成立自2014年的宽厚文化作品不算太多,但在剧集市场的认知度很高。2018年他们打造的都市英雄剧《橙红年代》获「2018年度优秀剧目」 「2018年十部品质电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