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的监测硫化氢矿化的方法,通过结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提供了一种跨学科的应用。研究结果可直接应用于冰岛及其他地区的玄武岩地层中硫化氢的封存监测。通过感应极化(IP)测井和反应性运输模型(RTM)监测硫化氢注入和矿化过程,详细分析了影响硫化铁形成的参数,为优化封存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该工作为扩大硫化氢封存监测工作奠定了基础,并为环境研究中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现场评估的耦合提供了框架。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跨学科方法
文章结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监测硫化氢矿化的跨学科方法。
关键观点2: 实际应用
研究结果在冰岛及其他地区玄武岩地层中硫化氢的封存监测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观点3: 方法应用与结果分析
通过感应极化(IP)测井和反应性运输模型(RTM)结合,监测硫化氢注入和矿化过程。研究发现硫化铁在注入后形成,并详细分析了影响硫化铁形成的多种参数。
关键观点4: 环境意义与挑战
文章讨论了该方法的环境意义,并提出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克服的挑战。此外,欢迎读者投稿分享内容,包括研究成果、团队介绍等。
文章预览
文章亮点: 1.跨学科方法:结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监测H 2 S矿化的方法。 2.实际应用:研究结果可直接应用于冰岛及其他地区玄武岩地层中H 2 S的封存监测。 3.参数影响分析:详细分析了影响硫化铁形成的多种参数,为优化封存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硫化氢( H 2 S ),一种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是地热能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为了减少H 2 S排放,将含 H 2 S 的水注入玄武岩地层,在那里它矿化为硫化铁。在这里,我们将地球物理感应极化(IP)测量与地化学反应性运输模型(RTM)相结合,监测冰岛最富饶的地热田之一Nesjavellir地层中 H 2 S 储存工作。注入40天后IP响应的增加表明注射井附近形成了硫化铁。同样,RTM显示,在中性至碱性pH条件下容易形成硫化铁,而玄武岩溶解提供的铁限制了其形成。IP和RTM之间在硫化铁形成的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