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下了课一回到办公室,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就从我座位上站了起来,笑着和我打招呼:“老师,你下课了。”我一看,是杜姥姥呀,一边招呼她坐下,一边在心里思量:小杜这学期已经转学走了,老太太怎么又来了呢?”
也许是看出了我心头的疑惑,她开口道:“老师,这不是期中考试结束了吗?我过来跟你要上一套咱们学校的卷子,让孩子也做一做。”
我一边给她整卷子,一边问她:“孩子去了私立学校还好吧?”她还是习惯性地一拍大腿,开心地说:“好呀!这下可把我解放了,你不知道这孩子可把我耗死了,每天回家就是抱着个手机,说也不听,打又舍不得。去了私立学校,手机绝对玩不成了,学习可专心了!学不好老师还打呢!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我可省心了。”
她拿上卷子,又闲聊几句,便开开心心地走了。我想:歇歇吧,你也太累了。
我想起了去年第一次见到她的情形。
初一开学十多天后,我就约见了小杜同学的家长。眉清目秀的小杜,行为习惯出奇地差。作业写得乱七八糟,还总是把各科的作业写错了本子;书包里永远是乱糟糟,每节课光找课本就得翻半天;上课记笔记,只要在书上找到个空白处就写,全无章法;开学这些天来,几乎每天都会有东西落在家里……
我想,这孩子也太不操心了吧?怎么回事呢?得和爸爸妈妈谈一谈,让他学会自我管理。于是给他妈妈打了电话。
来的是两个人,不是小杜的爸爸妈妈,是小杜的妈妈和姥姥。
小杜妈妈模样清秀,性格腼腆,看上去不太像一个十二岁孩子的妈妈。她和小杜姥姥虽然各坐一张凳子,但是她紧紧地挽着自己母亲的胳膊,看上去很拘谨。杜姥姥倒是很豪爽:“老师,我这闺女不敢来,我就和她一起来了。你以后有什么事情找我就行,小学的时候,老师也是联系我的。”
我说:“你们是住在一起的?”杜姥姥摆手:“不不不,我才不和他们住在一起,孩子是跟着我的,他们两口子自己住。”
我说:“孩子还是跟着爸爸妈妈要好一些的,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很叛逆,爸爸妈妈管理起来更容易沟通。”
姥姥乐呵呵地说:“我家离学校近,孩子上下学方便。他们住得远,孩子跑得受罪,再说,他们也带不了孩子。”
自始至终,都是姥姥在和我交流,小杜妈妈偶尔插句话,大多数时间都是沉默的。
第一次的见面,并没有取得什么效果。杜姥姥倒是没有食言,隔些天就会到学校来坐一坐。她是个热情开朗的人,又健谈,很快我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
她已守寡数年,仅有一个女儿,从小便格外娇惯。娇惯到什么程度?她说:“老师,我不怕你笑话,我闺女出嫁前,还得坐在我腿上,我喂她吃饭呢!”
女儿工作也称心,是个银行职员。然而让老太太烦恼的是,女儿不听自己的话,处了一个家境差、学历低、她觉得一无是处的男朋友,死心塌地地非要嫁给他。于是,结婚生子,有了小杜。
“老师,我一眼也不能见我那女婿。孩子不能让他带,要是也带得像他那样怎么办!”
任我怎么旁征博引,据理力争,晓以利弊,老太太都不肯把宝贝外孙的教育权交还给女儿女婿。
“老师,他们不行,你有什么和我说就行。我闺女我还不是教育得好好的。”
“老师,小杜是个好孩子,可听话了。就是懒了一点。”
然而,孩子的变化还是偏离了姥姥的轨道。人越来越懒散,学习越来越没有状态,还迷上了手机游戏。终于有一天,姥姥和我诉苦:“管不了了,这可怎么办?这么听话的孩子,怎么说变就变了呢?”我说:“送回他家去,让他爸妈自己去管教,效果可能更好些,别让他再耗着你了。”“我舍不得呀,老师,我一手把他带到这么大。再说,他也不听他爸妈的呀!”
整整一个学年,杜姥姥为外孙子真是鞠躬尽瘁,操碎了心。无奈孩子一如既往,并没有什么变化,还是懒散又贪玩,成绩就像坐了过山车,急速地下滑。
不知道暑假里经历了怎样的斗智斗勇,开学前,杜姥姥给我打电话,说是要把孩子转学到私立学校去了,家里管不了,就让私立学校的老师去管理吧。
初二开学后,小杜果然转学了,今天还是第一次见到杜姥姥。唉,这个操碎了心的姥姥呀!但愿孩子变得懂事,真的能让她省了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