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中国土壤修复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包括土壤污染的隐蔽性、土壤连作障碍、土壤硬件修复等问题,以及企业、政府和农民在土壤修复中的责任和努力。同时,文章还提到了不同的土壤修复技术和方法,如微生物菌肥、腐殖酸肥、土壤调理剂等新型肥料的应用,以及土壤检测和分析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我国土壤修复现状和挑战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且由于追求效益目标,农民往往选择连作、连耕,导致土壤质量降低。同时,土壤出现酸化、盐碱化和重金属污染等现象。土壤修复成为热门课题,但目前我国农田土壤修复正处在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
关键观点2: 土壤修复的关键技术
土壤修复的关键技术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病症”进行研究和治理。目前,不论是学术界还是肥料业界,都在寻找土壤治理和修复的良方。同时,很多新型肥料也瞄准了土壤改良这一广泛市场。
关键观点3: 企业、政府和农民在土壤修复中的责任
土壤修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体责任应该是政府。但目前很多企业也主动承担了这一责任,深入田间调研,了解农民真正所需的技术和产品。同时,需要企业之间加强沟通和融合,汇集政府、专家、企业的力量,推出土壤修复的全套方案。
关键观点4: 土壤修复的方法和技术
目前,微生物菌肥、腐殖酸肥、土壤调理剂等新型肥料也在土壤修复中发挥着作用。此外,还有一些物理方式如淋洗、侧渗等也可以用来修复土壤。但总的来说,需要根据不同的土壤问题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
关键观点5: 土壤检测和分析的重要性
在土壤修复产品的研发上,需要避免二次污染。企业需要提高产品利用率,让养分刚好吸收完,不要有残留和副作用。此外,土壤检测和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了解土壤的实际情况,为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预览
这是环境修复论坛推送的第1263篇文章。谢谢(欢迎)转发分享。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有机质流失、耕层变浅、板结退化、盐碱化、酸化……经过多年高强度的利用,一系列问题正在侵蚀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生病”的土壤如何才能修复?怎样修复才更加高效?土壤修复的难点该怎样破解?肥料企业又能做些什么?近日,在中国土壤修复与精准施肥高峰论坛上,来自政产学研界的专家、代表就当下我国土壤修复中的痛点、难点进行了剖析。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35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除了人多地少的压力外,在追求效益的目标下,农民往往选择连作、连耕,特别是经济作物,复种指数很高。 “美国的复种指数不到0.5,一年中将近一半的时间都在休耕、轮耕。而中国的复种指数平均为1.7,也就是一年要种1.7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