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时报
报道多元世界 解读复杂中国
今天看啥  ›  专栏  ›  环球时报

中国这份"历史性成果",用英文还是中文?

环球时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24-06-19 18:03
    

文章预览

日前,嫦娥六号顺利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以及后续的交会对接和在轨样品转移,约2千克珍贵月壤不日将从38万公里外被带回地球。 香港《南华早报》6月18日说,可以预见的是,对嫦娥六号月壤样品的研究将诞生大量“历史性成果”。鉴于此,学界越来越多声音加入辩论:相关论文该在国内还是国外期刊发表?用中文写还是英文? 报道介绍,在中国科学界,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用英文发表论文不仅是一种学术交流方式,也是研究成果获得国际认可的渠道;使用中文进行学术写作则仍被视作“禁忌”,近乎在名为“国际认可度”的祭坛上的“无声牺牲”。 嫦娥六号着陆器降落相机拍摄影像图(国家航天局) 2020年,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取壤”,是人类时隔44年再次获得月球样品。其首批研究成果于2021年10月发布,在着陆区火山活动时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