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短视频的兴起,医生在线分享医学和养生知识变得普遍。但一些假借科普之名行带货之实的行为,使得医疗健康科普偏离初衷。短视频平台上的假专家、养生课堂和昂贵的课程成为陷阱,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诈骗。这些问题反映了全民健康素养仍有待提高,监管力度需要加强。文章呼吁平台加强监管,重视老年人的健康科普诉求,并开通辟谣平台。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假专家开启养生课堂,利用短视频平台传播误导信息。
一些假专家在短视频平台上开设养生课堂,传播误导性的健康信息,尤其是针对老年人。他们通过扫码引流,将用户引入自己研发的APP中,踏入“付费上课+带货”的陷阱。
关键观点2: 老年人更容易受骗,对信息的甄别能力较低。
由于老年人对健康养生的需求较年轻人更迫切,且对信息的甄别能力较低,因此更容易受骗。他们可能尝试多种不同的方法,希望能找到治愈疾病的方法。
关键观点3: 监管力度亟需加强,平台应加强审核和管理。
目前存在的伪科普、欺诈行为等问题反映了监管的不足。平台应加强对健康科普短视频的审核和管理,严格打击伪科普的力度。同时,应该重视老年人的健康科普诉求,并开通辟谣平台,帮助老年人识别和避免骗局。
文章预览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短视频的兴起,不少医生开始在线分享医学和养生知识,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听得懂、用得上的生活常识,提升民众的健康素养。然而,一些假借科普之名,行带货之实的行为,让医疗健康科普变了味、走了样。 假专家开启养生课堂 养气血、健脾胃、助生长、教你一招解决身上老毛病……越来越多的短视频借着“养生”的名义蛊惑着老年人点进去一看究竟,这些短视频的结尾通常会弹出一个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只需几元钱甚至不要钱,就可以加群并连续听多堂养生课。 然而,入群背后却隐藏无底洞…… “我母亲是养生爱好者,平时就喜欢在各种短视频平台看一些关于养生的科普视频。以前觉得看看也没啥,直到有一天让我帮助她报名一个‘康养训练营’,才发现这短视频扫码之后有这么多猫腻。”北京市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