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晴空下的思考者
喝最烈的酒,去最好的医院抢救 简书记载思想,...
今天看啥  ›  专栏  ›  晴空下的思考者

古代哲学小札

晴空下的思考者  · 简书  ·  · 2019-04-14 22:33

文章预览

一直以来都有个想法,把世界哲学史从头到尾仔细学习一遍,这两天终于有了点工夫,用一天时间粗略翻一遍古印度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又花了一天功夫过了一遍古希腊哲学史(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后500年)。

01古印度哲学

古印度哲学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500年的吠陀时期;二是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后1000年的古典时期。

吠陀时期,雅利安人统治着古印度。雅利安人自视为高贵民族,其内按严格的种姓制度生活。社会最高阶层是僧侣阶层,即婆罗门;其次是国王、贵族和武士组成的第二阶层刹帝利;第三是由商人、农民、手工业者组成的第三阶层吠舍。这三个阶层都还是雅利安人。第四个阶层是南亚大陆的原住民,被称为首陀罗,再往下是没有阶层的贱民,由奴隶、不信教的原住民、被流放的人组成。古印度哲学掌握在婆罗门的僧侣手中,僧侣负责祭祀,负责解释祭祀的结果。

吠陀的意思是各位智者智慧言论的汇编结集。因此吠陀时期的哲学著作也就是各种先哲思想家言论和学说的整理汇编,包括颂歌(用于祈祷的咒语)和奥义书等等。吠陀时期的古印度哲学掌握在婆罗门的手中,婆罗门教义认为一切存在都是痛苦的,从此为印度人的人生观奠定了颇为悲观的哲学主基调。同时,神秘主义横行,认为无法通过学习来认识世界,而需要通过斋戒、静修、沉默、聚精会神、自律和彻底排除杂念达到自我内核,为后来的印度各种修行和解脱的方式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形成了生死轮回和因果学说,于是在各宗教流派的眼中,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从生死轮回种跳脱出来,不在轮回之中,形成真正的解脱,印度后来的各种哲学流派基本都没能突破婆罗门提出的这些哲学框架基础。

在古典时期,形成了以佛教为主的非正统流派以及以婆罗门教为主的正统流派。

佛教对古印度哲学做出巨大贡献。佛陀提出了四圣谛、八正道和五戒为主的佛教行为规范,规劝人以节制欲念为手段,通过静思和顿悟实现涅槃(解脱)的思想。佛教本身是无神论宗教,佛陀断然否认自己是神,但是佛教后世的发展却把佛陀神化并演绎出一群大小神佛体系,通过庸俗化,使佛学披上了神的外衣,并美其名曰大乘佛教,而把依然恪守佛陀思想本意的教派蔑称为小乘佛教。佛教依然在生死轮回和因果中打转,但其比婆罗门教先进,体现在佛教是不分阶层的,是面向所有人的跨越了阶层宗教。

以婆罗门教为主的正统流派包括正理派和胜论派、数论派和瑜伽派等等流派。这些流派并未跳出吠陀经典奠定的哲学基础框架,只强调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人生解脱,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瑜伽派,强调通过禁欲修行,聚精会神静思冥想获得真知,脱离现实世界并达到解脱。瑜伽派将其修行方法总结成耶摩、尼耶摩等八种修行方法,从坐姿到呼吸到行为到意念各个方面进行严格规范,至今在全世界流行。

02 古中国哲学

中国古哲学各家则相对务实的多。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典型的不可知论者,既不否认神的存在,也不承认神的存在,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孔子对这些东西的态度是不去谈它。儒家充满对人和社会的关注,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秩序,反对极端和片面,强调中庸。道家相对超脱,老子提出道的理念,道是产生世界万物运转的基本规则。道家同样具有中庸思想,承认物的价值但不沉迷。道家强调简朴、不争、清静。墨家的哲学观点更加注重实用,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家更提出了极具现代特色的兼爱的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及爱人者人必爱之,此类观点在今日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03 古希腊哲学

古希腊哲学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苏格拉底之前的时期;三圣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时期;亚里士多德之后时期。

在我看来,这三个阶段各有一个极其有价值的哲学成果。

苏格拉底之前的时期,最大的哲学成果当属赫拉克利特的对立统一理论。赫拉克利特在历史上首次提出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概念,正如战争与和平、饥与饱、健康与疾病、疲累与安逸,这些矛盾双方看起来是对立的,但其实是一体的,如果矛盾的一方消失,则另一方也就失去了意义。没有战争则和平无意义,没有饥饿则饱食也不觉幸福,没有疾病则不觉健康宝贵,没有疲累人就不会追求安逸。矛盾对立统一为辩证法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对黑格尔和马克思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圣贤时代,最重要的哲学成果则当属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逻辑学,他从概念、范畴、判断、推论、论证、归纳几个方面提出了正确思考的逻辑方法,为后世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亚里士多德之后的时代,最重要的哲学成果当属斯多葛派的伦理学。斯多葛派伦理学部分继承了犬儒学派的价值观,但去掉了其中极端的成分。犬儒派认为人最大的财富是精神财富,对身外之物极端鄙视。其代表人物第欧根尼睡在桶里,一无所有,亚历山大大帝来问他,我能为你做什么?第欧根尼回答,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斯多葛派认为人生唯一的善就是顺应自然生活,任何追求非自然的生活都是恶。而财富、贫穷、健康、疾病、荣誉、耻辱、贵族、奴隶等等外在都是无关紧要的。为了对抗人性里追求恶和无关紧要的欲望,斯多葛派强调清心寡欲,追求恬淡自然的人生,重视人生的精神高贵和品格尊严。这个学派的观点和儒家以及道家的观点有相似之处。斯多葛派对后世哲学发展影响深远,对基督教也有很重要影响。

伊壁鸠鲁派继承了斯多葛派的基本伦理观,但提出要享受人生,但并非强调无节制的感官享受,而是在节制欲望的基础上实现内心的平静与欢愉,享受人生的乐趣。算是对斯多葛派的一个正面补充。

除此之外,古希腊先哲的其他观念大多令人不敢苟同。

04 比较

观察一下时间,可以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就是在公元前600年~公元前500年这一百年里,当时隔离在全世界不同地区的文明在哲学上,同时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各自诞生了影响后世两千多年的哲学家。印度的大雄和佛陀,中国的老子和孔子,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都生活在这一时期,这种巧合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古印度哲学的核心基调是悲观的,就是人生充满痛苦,生死轮回是印度各教派的根基,无论是吠陀时期的婆罗门、还是耆那教、佛教,都强调解脱,即通过摒弃欲望从痛苦的人生中解脱出来,实现对轮回的超脱。古印度哲学思想对印度至今产生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印度人鄙视尘世生活,逃避现实人生,视今世为痛苦,强调修行解脱。这一对现世极为失望的哲学视角使印度人极为隐忍,不与人争,不崇尚争斗,包括圣雄甘地在与英国人斗争种,都始终强调非暴力不合作。如今的印度看起来似乎十分好斗,但这更多是在殖民地时期受英国人、基督教和民主思潮的影响。从这一角度来看,古印度哲学基本属于人类学的范畴,即用于教化人生,向世人提出人生方向的选择和解决方案。

与之相比,古中国的智者要理智的多,无论是孔子还是老子,其思想深处都十分注重人、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统一,注重教化各级人民正确的行止,达到人生的和谐、社会和谐和国家和谐。孔子和老子的思想深处都存在显著的中庸思维,即极其反对极端化思想和片面思维,习惯于调和矛盾并站在更高处将矛盾的双方统一起来。中庸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保证了任何极端化的思想都难以在中国生根落地。而对矛盾的调和更使中国人始终极为宽容,中国的哲学各流派没有排他性,从不要求人民只能信仰自己,人民很少因为信仰的不同发生流血冲突。从整体来看,古中国哲学基本属于伦理学的范畴,强调人如何通过处理好社会关系达到人生的巅峰、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幸福。

古希腊哲学也是无神论哲学,但古希腊的哲学家和中印两国的先哲又有显著的不同。古希腊哲学家的兴趣完全集中在观察、思考和解释世界运转的规律上,而且他们不是以神秘主义思想来解读世界,而是注重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努力从数学、物理、生物、逻辑等客观规律上来阐释世界。因此,可以说古希腊哲学等内核是一种自然哲学。这种哲学观奠定了欧洲后来坚实的科学基础,引导欧洲人开辟了现代科学体系。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