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北京市在“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下的多项生态环保行动。包括中轴线生态文化传承与环保教育,垃圾分类和堆肥行动的成功实践,以及环保设施开放的创新机制。北京通过系统性的治理模式和全民参与,成功破解生态治理难题,探索出具有首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轴线生态文化传承
北京市通过推出“北京中轴线的生态智慧”系列线上线下环保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理念融入生态保护实践,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
关键观点2: 垃圾处理与堆肥实践
北京市江山赋社区通过厨余垃圾堆肥实践,实现约43吨厨余垃圾和近40吨园林废弃物的就地资源化利用,产生堆肥“黑金土”近48吨,减排约10.94吨二氧化碳。
关键观点3: 环保设施开放的创新机制
北京市创新环保设施开放形式,邀请网络大V等第三方参与,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方式让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看得见、摸得着”,并通过市、区与设施开放单位三级联动的工作模式,推动设施开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文章预览
在“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中,从中轴线生态文化传承到低碳领域创新实践,从社区公民参与到环保设施开放,北京市通过创新思维破解生态治理难题,以系统观念构建全民参与格局,探索出一条具有首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中轴线生态文化: 让生态文明教育扎根课堂 “很期待今年的‘北京中轴线的生态智慧’课程。去年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穿越古今,走进古老的中轴线,感受博大精深的生态智慧。”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的学生鹿泽铭告诉记者。这一刻,古老的中轴线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随着时代发展,北京中轴线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024年,为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北京市生态环保宣传中心邀请科研院所、高校等专家学者,推出“北京中轴线的生态智慧”系列线上线下环保课程5场。课程聚焦生态内涵挖掘,用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