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民法典及司法解释对于担保制度的修改和完善,包括不得作为保证人的情形、约定不明时保证方式的认定、未约定或约定不明时保证期间的认定等关键点。同时还介绍了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保证债务的消灭、起诉后又撤诉能否认定在保证期间内主张权利等内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民法典及司法解释对担保制度的修改和完善
包括不得作为保证人的情形、对约定不明时保证方式的认定、未约定或约定不明时保证期间的认定等关键点。
关键观点2: 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
涉及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在保证期间向诉讼时效转换的问题,以及具体的起算时间等。
关键观点3: 保证债务的消灭
包括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将产生权利消灭的后果,以及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的区别。
关键观点4: 起诉后又撤诉能否认定在保证期间内主张权利
涉及在保证期间内行使权利的重要性,以及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在此方面的区别。
关键观点5: 其他担保相关的内容
包括债权转让对保证人的效力、主债务转移和第三人加入债务对保证责任的影响、保证人的追偿权问题、抵押财产可以转让等。
文章预览
新朋友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投稿:1950354508@qq.com;法律咨询:010-56455910; 商务合作微信号:13910271035 (即可勾搭高净值群体) 民法典对我国担保法律制度进行了重大修改、完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是在对原担保法司法解释等在内的与担保有关的10个司法解释进行梳理、清理、吸收和完善的基础上制定的, 主要对担保的从属性、保证人范围、保证方式的认定、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衔接、共同保证人之间的关系、抵押财产转让、动产抵押制度 等方面进行了新规定。 一 不得担任保证人的情形 民法典第683条对不得作为保证人的主体范围进行了规定,较原《担保法》第9条列举式的规定,民法典对主体根据性质进行了区分,同时与民法典总则中的概念进行了衔接。《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