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汽车商业评论

陶海龙:绝不做急功近利的事情

汽车商业评论  · 公众号  · 汽车  · 2024-09-25 07: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讲述了陶海龙接手上汽大众的经历以及他对上汽大众的看法和规划。他强调品质至上,坚持大众品牌良好的产品本质,保护品牌并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品牌。面对合资企业的挑战和机会,他提出中德合资企业的优势在于结合双方所长,发展独特优势。同时,他认识到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合作潜力,并强调股东双方需要在各方面达成高度一致以推动企业的发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陶海龙背景及经历

陶海龙在上汽大众工作34年,经历了从质量保证部到管理层的变化,见证了上汽大众的辉煌和发展。

关键观点2: 陶海龙对品质的追求

陶海龙认为品质是上汽大众的生命线,他一直强调坚持大众品牌良好的产品本质,保护品牌。

关键观点3: 陶海龙对合资企业的看法

陶海龙认为合资企业在技术和工艺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认为合资企业在中国有存在的必要性。

关键观点4: 未来规划与挑战

陶海龙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应对市场压力和提升竞争力。他计划通过结合德国汽车技术和中国数字化优势来开发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关键观点5: 股东合作与新产品开发

近期,上汽大众与大众汽车集团签署多项技术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插电混动车型和纯电动车型。陶海龙表示这是双方结合优势,共同开发更有竞争力的产品的体现。


文章预览

撰文 / 温   莎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师   超 1987年,上海市向中央政府立下了3年内桑塔纳国产化率达到60%的军令状。这对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汽车来说是项艰巨的任务,因为所有零部件都必须到德国去认证,众所周知,德国人对质量的要求几近苛刻。 之后的三年,上海开启了攻坚之战,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1991年,桑塔纳国产化率已达到70%,不仅铸就了“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金字口碑,也为中国汽车日后的腾飞打下了根基,累积了经验和人才。 陶海龙就是在那时进入上汽大众的,当时的上汽大众还叫上海大众,1990年,从吉林大学毕业回到长三角的陶海龙抱着一腔热血来到上汽集团,迄今为止已经34年,用他的话说,“主要工作领域是质量”。 从上海大众质量保证部开始职业生涯,与德国人朝夕相处,让他潜移默化对汽车产生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