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一篇关于基于TEP电解质的单晶NMC阴极超高倍率性能的研究,该工作由深圳大学胡江涛、张黔玲教授,北京大学潘锋教授以及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肖必威等人共同完成。文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实验结果及通讯作者简介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
锂离子电池(LIB)具有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固定储能系统和电网应用的首选电源。然而,富镍层状氧化物,尤其是单晶富镍阴极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存在容量衰减和结构退化等问题。
关键观点2: 主要贡献
研究团队采用新型不燃电解液,实现了单晶NMC阴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通过优化Li+溶解环境,降低配位数并降低Li+传输的能量阈值,加速电极/电解质界面上的Li+传输,催化富含LiF的CEI层的形成。在0.1C和0.5C下,单晶NMC83阴极分别表现出约209 mAh g-1和192 mAh g-1的高倍率放电容量。
关键观点3: 重要成果
该研究还显示了坚固的CEI层能减轻寄生反应,大幅提高循环寿命。在1C下循环300次后,容量保持率从46.1%提高到88.2%。此外,为了证实热稳定性,在45°C条件下进行了长期循环测试,FTB电池在200个循环后保持了其初始容量的81.3%。
关键观点4: 研究方法
研究团队首先研究了TEP和FEC双溶剂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化结构的影响,通过拉曼光谱分析、分子动力学模拟、电势图(MEP)和溶剂化结构的比较等多种手段进行研究。
关键观点5: 作者及团队介绍
文章的主要作者包括深圳大学的胡江涛、张黔玲教授,北京大学的潘锋教授以及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的肖必威博士。各位作者在能源材料研发及应用研究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成就。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