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研发出用于全固态锂硫电池的新型硫化锂正极材料,其能量密度超过600 Wh/kg,显示出高比容量,并在循环使用后有优秀的容量保持率。该研究为开发高能量密度的全固态电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解决了锂电正极材料的高成本难题。该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Small》期刊上。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新型硫化锂正极材料的研发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发出新型硫化锂正极材料,用于全固态锂硫电池。该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显示出1165.23 mAh g-1的高比容量,接近理论值。
关键观点2: 优秀的循环性能
该硫化锂正极材料在常温下循环6200次后,容量仍可保持84.4%。搭配商业化Si-C负极组装全电池后,常温下循环400次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初始容量的97%以上。
关键观点3: 研究的商业价值及前景
这些重要发现表明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及广泛的市场前景。研究所提供了多个联系渠道,包括媒体宣传咨询、稿件咨询、研究报告咨询等。
文章预览
来源 | IT之家 据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官方消息,该所武建飞研究员带领的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研发出用于全固态锂硫电池的新型硫化锂正极材料, 能量密度超过 600 Wh/kg 。 该研究为开发高能量密度的全固态电池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与目前已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其能量密度高出 1 倍有余, 且不使用稀有金属,彻底解决了锂电正极材料的高成本难题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Small》。 据公告信息,该硫化锂正极显示出 1165.23 mAh g-1 的高比容量,接近理论值 1167 mAh g-1,并且在常温下循环 6200 次后,其容量仍可保持 84.4%。搭配商业化的 Si-C 负极组装全电池后, 常温下循环 400 次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初始容量的 97% 以上 。这些重要发现表明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及广泛的市场前景。 END 电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