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以研究问题意识、现实关怀、理论视野与方法规范性为标准,从2024年18种中文学术期刊中选出148篇研究,并分类为11个话题,勾勒了中国传播研究的知识图景。涉及主题包括传播研究范式的延续和变革、人机传播与人机关系、批判算法研究、平台劳动与数字游牧、健康传播、数字交往、媒介记忆、数字时代的乡村治理、媒介化时代的养育实践和老龄化、边缘群体的媒介实践、媒介物质性。作者介绍了团队组成和主要观点,并概述了各主题的研究内容,包括传播学实证研究、人机关系的伦理问题、算法权力的动态生成、平台劳动的在地化控制、健康传播研究议题、数字交往的文本、情感与行动、媒介记忆的技术中介、乡村治理的媒介与社会在场、媒介化时代的养育实践、边缘群体的媒介实践、媒介物质性的本体论与本土化。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传播研究范式的延续和变革
探讨媒介作为工具和研究对象的区别,提倡媒介学研究的范式转向,强调以“媒介”为入射角,揭示人和社会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关系构成的样态及其演变。
关键观点2: 人机传播与人机关系
讨论智能机器的主体性问题,关注人机关系从“功能互动”到“情感互动”的转变,以及人机亲密关系的建立及其伦理问题。
关键观点3: 批判算法研究
分析算法生成、使用与流动的权力,以及算法与用户认知的双向循环导致的社会偏见复刻。
关键观点4: 平台劳动与数字游牧
关注平台经济下个体在不确定性中塑造生活的经验和勇气,以及平台劳动的新性别叙事和“数字游牧”的生活方式。
关键观点5: 健康传播
探讨健康说服与个体健康信息行为,以及健康观念的社会建构和非专业行动者的健康传播实践。
关键观点6: 数字交往
分析社交媒体和共享文档在数字交往中的作用,以及文本、情感与行动在数字交往中的关系。
关键观点7: 媒介记忆
探讨媒介记忆的技术中介下时空变迁与意义重构,以及媒介记忆研究中的本体论探索。
关键观点8: 数字时代的乡村治理
讨论媒介技术与乡村治理的关系,分析媒介技术如何促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和多元化。
关键观点9: 媒介化时代的养育实践和老龄化
探讨媒介技术在家庭教养和老龄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这些技术如何影响家庭关系和老年生活。
关键观点10: 边缘群体的媒介实践
分析残障、罕见病、心理疾病等边缘群体在媒介技术赋权下的能动实践,以及这些技术如何帮助他们在社会融入过程中发挥主体性。
关键观点11: 媒介物质性
探讨媒介物质性在本体论和本土化中的意义,以及媒介物质性如何塑造人类生活世界和塑造人类自身。
文章预览
本刊官方网站: http://cjjc.ruc.edu.cn/ 摘要 本文以研究问题意识、现实关怀、理论视野与方法规范性为主要标准,从2024年18种中文学术期刊(包括港台地区)中遴选出148篇研究,并对其加以分类,以传播研究范式的延续和变革、人机传播与人机关系、批判算法研究、平台劳动与数字游牧、健康传播、数字交往、媒介记忆、数字时代的乡村治理、媒介化时代的养育实践和老龄化、边缘群体的媒介实践、媒介物质性共计十一个话题勾勒了过去一年中国传播研究的知识图景。 作者简介 《国际新闻界》传播学年度综述课题组成员包括: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 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宇恒、刘 洁、王小禾、曹书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赵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硕士研究生。 一 传播与媒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