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描述了作者对于骚扰电话的困惑与应对方式。骚扰电话中包含孩子的学业信息,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心理学原理。同时文章对于补习班模式的批评以及对教育部门对某些现象的担忧进行了分析。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骚扰电话融入心理学原理进行推销。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骚扰电话的开场白融合了情感操纵和认知偏差等复杂的心理学原理,让人感觉仿佛是熟人或是学校的关心,引发家长的注意和好奇。
关键观点2: 家长对骚扰电话的疑惑和反感。
家长对骚扰电话中包含的个人信息产生疑虑,他们如何获得这些私人信息引发家长的思考。
关键观点3: 补习机构采取地下模式进行圈人。
补习班利用地下模式广泛联系家长进行招生,引起作者对现代教育模式的思考。
关键观点4: 作者对教育模式的看法。
作者认为应该给想学的人一定的正当空间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不应该让补习班到处撒网寻找生源,而不需要这些服务的人却每天被打扰。
文章预览
文 | 十三姐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你们接过那种骚扰电话吗,就是对方才刚说了一个“喂”,你就知道可以挂了。 尤其是那些让我买房的骚扰电话,说话的速度永远快不过我挂电话的速度。 但是,你说心寒不心寒,自从我儿子上了高三,都没人让我买房了,都让我报班。 怎么,高三的老母亲连骚扰电话都不配接别的了吗? 更狠的是,我发现最近这类电话都改良了,他们似乎研究过我的快挂绝学,居然不说“喂”了。而且没有寒暄,没有自我介绍,开端即高潮,比如: “孩子这次月考怎么样。” 这是高手,信息量很大,可以说是瞬间 掐灭了我想挂电话的火苗。 首先来看这独特的开场白形式,一句简单朴实的问句,像不像熟人作案。类似孩子他爹冷不丁的诈尸式关怀—— 平时不管不顾,考完试假惺惺关注,以完成自己身为人父的为数不多的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