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红古发布

全球首例!我国芯片领域有新突破!

红古发布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科技创业  · 2025-02-24 14:53
    

主要观点总结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与山西大学合作成功实现全球首例基于集成光量子芯片的“连续变量”量子纠缠簇态,该成果为光量子芯片在量子计算、量子网络和量子信息等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研究团队解决了光量子芯片上实现大规模量子纠缠的难题,创新采用基于光场的连续变量编码方式,实现了量子纠缠簇态在芯片上的“确定性”产生。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合作研究成功实现全球首例基于集成光量子芯片的“连续变量”量子纠缠簇态

该成果为光量子芯片的应用奠定基础,发表在《自然》杂志。

关键观点2: 研究团队解决了在光量子芯片上实现大规模量子纠缠的难题

研究团队通过多年攻关,首次实现了基于集成光量子芯片的“连续变量”纠缠簇态的确定性制备、可重构调控与严格实验验证。

关键观点3: 创新采用基于光场的连续变量编码方式

研究团队采用新型编码方式,破解了制备量子比特和量子纠缠的难题,实现了量子纠缠簇态在芯片上的“确定性”产生。

关键观点4: 该成果对推动量子计算、量子网络和量子模拟等领域的实用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原创成果为大规模量子纠缠态的制备与操控提供了全新技术路径,得到了《自然》杂志审稿人的高度评价。


文章预览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王剑威和龚旗煌课题组与山西大学苏晓龙课题组合作, 成功实现了全球首例基于集成光量子芯片的“连续变量”量子纠缠簇态,为光量子芯片大规模扩展及其在量子计算、量子网络和量子信息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关科研成果日前以《基于集成光量子频率梳芯片的连续变量多体量子纠缠》为题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王剑威告诉记者,集成光量子芯片是一种能在微纳尺度上编码、处理、传输和存储光量子信息的先进平台。“目前,随着芯片产业的高速发展,国际量子研究界都在努力攻克一个难题—— 如何在光量子芯片上实现大规模量子纠缠。 主要原因在于,大规模量子纠缠可为通用量子计算和信息处理提供核心资源态。” 王剑威说,纠缠簇态作为一种典型的多比特量子纠缠态,在量子信息科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