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分析了DRG支付改革对医院运营的影响,特别是大医院在收治轻症、住院率、床位使用率、服务量和营收等方面的变化。文章还讨论了不同地区的住院率差异及背后的原因,以及监管策略的可能方向。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DRG实施后大医院对轻症的收治力度加大,但收益下降,支付改革设定了支付系数缓解了大医院在轻症上的亏损压力。
大医院有扩张冲动,但轻症的收益下降,支付改革设定了支付系数,大医院获得的支付资金较高,减轻了亏损压力。
关键观点2: DRG实施推动住院时长缩短,医院进入高周转模式,对床位使用率和医院收入产生影响。
高周转模式对床位数增长带来压力,高等级医院在此模式上占优,扩大了市场优势。
关键观点3: 公立医院床位增长带来床位使用率提升的要求,DRG/DIP改革影响床位使用率的恢复。
公立医院床位增长带来对使用率的要求,DRG改革影响了使用率的恢复,需要吸引更多病人住院来弥补压力。
关键观点4: DIP模式不再设置个别医院总额,而是设置区域总额,引发医疗机构竞争和医保额度变化。
DIP模式导致服务量增加但收入下降,大医院有动力控制成本以扩大服务量。医保额度增长有限情况下,扩大服务量导致医疗服务单价下降。
关键观点5: 住院率提升呈现地域差异,东部地区住院转化能力强于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床位紧张,更多问题通过门诊解决;中西部地区床位相对宽裕,更多使用住院。医疗技术和门诊手术能力东部地区优势明显。
文章预览
自从 DRG 实施以来,大医院不仅延续了原先的大小通吃的趋势,还加大了对轻症的收治力度,很多没有住院指证的病例也直接收入,提高了整体住院率水平。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医院维持营收和提高床位使用率的需求。 在原先的按项目付费的支付方式下,医院住院收入可以按照实际发生的费用和医保结算,越是大医院,越是大病小病通吃。 但随着 DRG 在全国的实施,由于按照病组打包支付,单个病例的收入上限被确定,医院很难通过大病小病通吃来赚取更多的利润,反而有可能住院病例越多,亏损越大。而且,随着病组的支付金额逐步向复杂病例倾斜,轻症的收益将逐步下降,大量收治轻症对大医院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但是,中国的 DRG 支付改革对医院设定了支付系数,越是大医院,支付系数越高, 一样的轻症,大医院获得的支付资金就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