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近期公私募机构的“类固收”策略产品在市场中的表现变化,特别是量化中性策略在牛市中的净值回撤现象。文章提及了上海一家量化私募机构在牛市中的回撤情况,并指出类似策略在私募和公募机构中的普遍表现不佳。文章还分析了回撤的原因和未来量化中性策略的前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市场变化对“类固收”策略产品的影响
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产品,“类固收”策略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很受欢迎,但突然之间这类产品变得不好卖。特别是在牛市中,量化中性策略出现了意外的净值持续下挫,影响了投资者的持有信心。
关键观点2: 量化中性策略的表现及原因
量化中性策略在最近的牛市行情中出现回撤,尤其是9月27日创下了产品运作以来最大的回撤值。回撤的原因包括补保证金的问题、交易平台的下单和撤单缓慢等。
关键观点3: 量化中性策略的未来前景
量化中性对冲策略在公私募机构的产品矩阵中未来仍有前景,但可能面临市场阶段性的挑战。如果主要投资市场出现持续的牛市行情,中性策略可能会经历一段“艰苦岁月”。然而,作为一种策略,量化中性不会消失,可能通过嬗变和迭代找到新的发展空间。
文章预览
作者 郑孝杰 编辑袁畅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产品,“类固收”策略是最好卖的产品。 但这类产品突然之间就不好卖了。 尤其是其中的一类名为量化中性(或量化对冲)的策略,在九月末的“牛市初逆袭”中,出现了意外的净值持续下挫。 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持有信心”。 牛市中,量化机构的“对冲生意”反而迎来了“萧条时刻”吗? 私募“火箭”快速回撤 2024年,一家上海的量化私募不仅成功晋升百亿私募,而且成为年内规模增幅最快的私募机构。 按其官网的说法,今年管理规模甚至从3月末的50余亿元涨至6月末的100亿元。 这种管理规模逆势如“火箭筒”般暴涨,一时羡煞了同行。 但这个记录却在牛市里被打破了。 相关渠道显示,上述私募的代表产品在最近的牛市行情中反而出现回撤,尤其是9月27日创下了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