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已超越火电,朝着主体电源方向发展。新能源消纳、系统调节能力面临挑战,需探索新的消纳模式。同时,算力爆发带来高能耗和电力需求波动问题,要求推动算力电力融合发展。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及相关人士提出了相应建议与解决方案。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越火电,成为主体电源。
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增长,新能源发电装机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增长迅速,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贡献新增发电量。
关键观点2: 新能源消纳面临挑战。
新能源发展面临消纳不足问题,全国部分地区出现弃风弃光现象。新能源制氢等新模式尚在探索阶段,经济性不足,促进新能源消纳效果尚不明显。
关键观点3: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至关重要。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电力系统调节压力增大。行业需优化抽水蓄能布局、推动新型储能联合优化运行、创新灵活调节资源参与电力市场机制等提高系统调节能力。
关键观点4: 算力电力融合发展成新议题。
人工智能市场的快速增长导致能耗增加,算力用能影响电力行业的低碳发展。建立跨区域算力电力协调机制,实现动态匹配,提高新能源利用率,开展“AI算力+虚拟电厂”等融合应用示范。
关键观点5: 电力行业应推进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完善。
加强电力系统基础安全保障和支撑调节能力建设,积极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新模式。完善辅助服务补偿机制,扩大辅助服务资源配置范围。开展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推动电网、负荷逐步匹配电源,促进源网荷协同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