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人渣在社会中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他们产生的共振和发酵效应。文章通过《水浒传》中的李逵为例,说明了人渣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中得到共鸣和激发,从而无视常识和法律。文章还提到在互联网时代,人渣的共振效应更容易形成,而有效的抵御方法是通过公开、公平、自由的讨论来压制他们的声音。最后,作者呼吁人们要重视常识和人性,形成自己的共识体与舆论场,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人渣的影响
文章讨论了人渣在社会中的影响,包括他们如何形成共振场和发酵效应,以及如何通过互联网传播他们的观点。
关键观点2: 以李逵为例
文章通过《水浒传》中的李逵为例,说明了人渣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中得到共鸣和激发,无视常识和法律。
关键观点3: 应对方法
作者提出了一些应对人渣共振和发酵效应的方法,包括公开、公平、自由的讨论,形成自己的共识体与舆论场,以及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文章预览
人渣就像化粪池里的大粪一样,是彼此发酵的, 而“发酵人渣”最无可救药,因为他们对常识免疫。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刚摁了半天退格键,删去了三千多字本来想写的东西。 因为突然觉得,说来说去,无非一些常识。 我必须承认,写作是个修心和不断自我成长的过程,你看三个多月前,当某起事件在苏州发生时,我的兴趣点还是想写一篇关于“日本人为什么在中国能设立学校”的常识性科普文。 当时,我还想用这篇文章去驳斥互联网上甚嚣尘上的那些什么“日本在华设立日本人学校是阴谋”之类的“爱国”营销号的谬论。 无奈如今,那篇稿子跟那个号一起,已经不翼而飞了。徒留下一篇简述版的视频,还能看到: 于是,现在的我对这种“常识科普”的功效产生了深深地怀疑——那些真的挥刀捅向孩子(哪怕是异国孩子)的歹徒。他们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