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中俄美术交流的历史背景及关键事件,包括不同时期的交往、艺术家之间的互访和作品交流等。文章详细描述了晨朋老师的《旧迹新痕——中俄美术交流史话》所讲述的内容,包括苏联访问、造像的往来以及中苏两国艺术家的友谊见证等。此外,文章还提到了佟景韩与苏联美术家的交往以及他为展览所做的翻译工作。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俄美术交流的历史背景
包括上世纪50年代的中苏友好,以及80年代中期以后的中俄美术家之间的重启互动。
关键观点2: 艺术家之间的互访和作品交流
包括丁井文访问苏联、阿兹古尔为鲁迅塑像、米哈廖夫塑造齐白石等艺术家的雕像,以及蒋兆和与茹可夫的互相画像等。
关键观点3: 佟景韩与苏联美术家的交往
包括为苏联展览做翻译,以及与扎莫什金、梅尔尼科夫等苏联著名美术家的交流。
文章预览
二十世纪50年代,曾经是中苏两国关系的“蜜月期”。此后经历四分之一世纪的交恶,到80年代中期以后,中苏、中俄美术家之间才重启互动。这两个时间段,分别孕育了两国美术家交往的不少故事。 晨朋老师的《旧迹新痕——中俄美术交流史话》 ,为我们一一道来。 上世纪50年代发行的中苏友好纪念币 中国美术教育代表团访问苏联 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校长 丁井文 (1914—2023年)率中国美术教育代表团,访问了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及其附属中学——鲍里斯·约干松美术中学,并带回了两校学生的作品和教学大纲,此举对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在苏联访问期间,丁井文一行还拜会了苏联卫国战争英雄卓娅和舒拉的母亲,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英雄母亲的敬仰和爱戴。 1953年丁井文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