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越亲密的关系,越容易边界不清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公众号  ·  · 2024-07-25 11:57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解析了为何有些人对身边的人表现出不耐烦,但对外部人士却表现友善和礼貌的心理机制。文章指出,亲密关系容易激发内在需求和期待,当这些需求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未被爱的情感,表现为不耐烦。此外,潜意识中的自我保存机制也会导致这种状态,但长时间的不耐烦会影响生命体验和亲密关系的质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亲密关系的特质

亲密关系更容易激发内在深层的需要和期待,如被重视、被理解、被认同等,这些需求可以理解为人生来就有的‘被爱的需要’。当这些需要未被满足时,会产生未被爱的情感,表现为不耐烦。

关键观点2: 潜意识中的自我保存机制

这种状态从潜意识来讲是获益的,实现了自我的保存。但长时间用不耐烦来应对他人激起的内部挫折,会影响生命体验和亲密关系的质量。

关键观点3: 对自身情绪的思考和整合

通过思考不耐烦背后的情绪和诉求,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自己。把自己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能把对方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这是有质量的亲密关系的基础。


文章预览

Q: 为什么有的人对身边的人很不耐烦,但对外人却非常和善有礼貌? A: 和“身边人”的关系相比外人亲密程度更高,关系距离更近,带有亲密关系的特质,比如:和父母的关系,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和伴侣的亲密关系,婆媳关系,密友关系等等。亲密关系更容易激起我们内在深层的需要和期待,比如被重视、被理解、被认同等等,这些需要可以概括为人生来就有的“被爱的需要”,当这些被爱的需要未被 ta 满足时,就会激发起那些“未被爱的情感”,当我们内在感受到这些情感升起带来当压力时,就会表现为不耐烦,除了不耐烦,还会有憋屈委屈、失望悲伤、愤怒嫉妒等等。 越是亲密的关系,在我们的无意识中越容易把对方当成“自己的一部分”,这会让我们理所当然的希望对方被我所使用,比如:我做饭的时候我不说你也要知道来帮忙啊,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