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帕金森病的多个方面,包括现有药物短板、多元靶点治疗、前沿技术助力治疗以及最新疾病分类等。文章指出帕金森病是全球中老年人面临的第三大杀手,现有药物研发进展有限,多元靶点的治疗正在寻找新的突破点。同时,新技术如DBS和基因疗法等为帕金森病的治疗带来新希望。最新疾病分类模型的出现有助于针对不同亚型患者匹配针对性药物,实现早诊早治和个性化用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帕金森病已成为中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
现有药物存在短板,药物研发面临挑战。
关键观点2: 帕金森病具有多元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
现有治疗技术寻求新的突破点,如DBS和基因疗法等。
关键观点3: 最新的疾病分类模型有助于预测病情发展方向,实现个性化治疗。
尽管受限于技术和普及程度,但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精准分型和个性化治疗有望在未来实现。
文章预览
“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巴金森氏症”“柏金逊症”。2025年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随着人均寿命增加,全球有超过1000万名PD患者。帕金森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中老年人第三大“杀手”。 01 现有药物短板明显 PD病理机制复杂,并未完全明确。科学界只是观察到,在PD患者大脑中,黑质部位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会出现进行性的变性死亡。随着病情发展,大量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使脑内多巴胺的分泌量显著减少。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调节运动功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当多巴胺水平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运动调节功能失衡,从而出现PD典型运动症状,如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 多巴胺与乙酰胆碱是一对相互拮抗的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下两者保持动态平衡,共同调节机体的运动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