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作者蔡垒磊阐述了为何人们需要先有钱才能真正成熟和迎来人生转变的观点。文章强调了通过购买之前买不起的东西达成富余状态的重要性,并提到了成熟的关键标志是对各类关系的情感脱敏。作者认为,经历财富增长过程中的损失和返贫是必经之路,只有通过这样的循环,人们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虚的。最终,作者强调,对世界的认识会超越庙里的大师。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主要观点:人们需要先有钱才能真正成熟和迎来人生转变。
作者认为大部分人都从没钱开局,但领悟的'人与人的关系'在有钱后的表现与没钱时不同。需要通过反复印证和经历损失才能逐渐修正价值观,实现情感脱敏。
关键观点2: 富余状态的重要性:通过购买之前买不起的东西达成富余状态。
作者提到,只有富余或者想要就能要的东西,人们才能真正不在意。例如房子、爱情等,如果不稀缺,人们就不会过于执着。
关键观点3: 成熟的关键标志:对各类关系的情感脱敏。
作者认为,成熟的标志是无论关系如何,都能看清对方的真实意图和需求,保持情感以外的界限不可突破。
关键观点4: 经历损失和返贫的必要性:是必经之路。
作者强调,经历财富增长过程中的损失和返贫是必经之路,只有通过这样的循环,人们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重要的。
关键观点5: 对世界的认识超越庙里的大师。
作者认为,通过经历财富循环和不断修正价值观的人,对世界的认识会超越仅仅依赖信仰或哲学思考的人。
文章预览
文:蔡垒磊 我经常说,庙里的和尚是很难出真正的大师的,除非这个和尚像释伽牟尼一样,本身就享尽人间富贵,再尝尽人间苦楚,否则就不行,少一步都不行。 很多人也在说佛经,也在讲大道理,谈起来就是放下“我执”,就是不要“着相”,但其实他们说的东西是空洞的,你只要有一定的段位,就能轻易地听出他们的理解是浅的,是没有血肉的—— 什么是有血肉?有逻辑推演,也有实际体验,相互印证,出来的东西才是饱满的,人也才是有深度的 ,而不是你说“很痛苦”,大师只说“放下痛苦”,只说“世间万物都是虚妄”——这就是没有深度的体现。因为“为什么呢”?为什么痛苦是虚妄,为什么有六道轮回,为什么色即是空,为什么要行善积德,凭什么你的系统就是对的,我不信你信上帝系统行不行,为什么不行?为什么,为什么,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