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关于我国财政空间的相关讨论,包括静态和动态视角下的政府债务率问题。文章提到了政府债务率的警戒线、举债空间、以及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如何理解政府的财政空间。还讨论了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两个角度:付息视角和央行购债视角。最后给出了风险提示。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政府债务率警戒线与举债空间
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显性债务率低于国际通行的警戒线,但仍有一定举债空间。政府负债率从60%提升10个百分点带来的举债空间约13万亿元,可能需要考虑调整政府负债率的警戒线。
关键观点2: 静态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债务率
地方政府债务率接近警戒线,不同地区债务率存在差异。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率可能带来一定的举债空间。
关键观点3: 动态视角下的财政空间
从付息视角和央行购债两个角度观察,政府的财政空间不仅受到静态的政府债务率限制,还受到经济增长、税收增长、转移支付等因素的影响。政府的财政空间在理论上还有较大的扩展可能。
关键观点4: 风险提示
存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流动性变化及海外经济或政策变化等风险。
文章预览
10月1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蓝部长在发布会上提到“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如何理解这一说法,我国财政空间究竟还有多大? (一)静态视角:提高政府负债率10%带来多少增量空间? 政府负债率指标=政府债务余额/现价GDP,反映政府债务存量占经济总量(流量)的比值,警戒线主要参考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对成员国规定的 不超过60%。 2023年底,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显性债务率为56.1%,低于国际通行的警戒线。从构成上来看, 中央债务余额为30.0万亿元,其中内债占比98.9%、外债占比仅1.1%;地方债务余额40.7万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6.4万亿元,专项债务27.3万亿元。按照2024年发行3.34万亿国债(参考中央赤字)、7200亿地方新增一般债、3.9万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