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罗辑思维
每天一段60秒语音,一篇新角度看世界的文章。关注罗胖,让你每天比别人知道的多一些。
今天看啥  ›  专栏  ›  罗辑思维

教育是一个社会所有东西的投射,无论好坏

罗辑思维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4-09-13 06:3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关于纪录片《他乡的童年》第二季的观后感,作者达珍。文章介绍了导演周轶君走访世界各地学校,观察不同国家的教育方式。文章还详细描述了新加坡、以色列、日本和印度的教育方式及其特点,并探讨了教育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最后,文章呼吁父母要摆正心态,接受孩子是普通人的事实,推荐了几部相关教育纪录片,并提及了罗振宇在洛阳的直播活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新加坡教育特点

新加坡教育竞争激烈,从小开始分流,分为天才班和普通班级,甚至学区房的划分都精确到一公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房价暴涨。同时,新加坡国民心态上有强烈的危机感,‘怕输’的心态深入人心。

关键观点2: 以色列教育特点

以色列教育多样且灵活,满足移民多样性需求。丰富的学校样式和个性化选择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但过度灵活的设计也限制了规模扩大,大公司数量较少。

关键观点3: 日本教育特点

日本教育强调集体感,从小培养孩子们一起喊口号、练习腹式呼吸等。这种教育模式造就了高度的秩序意识,但也可能导致群体霸凌现象。

关键观点4: 印度教育特点

印度教育在混乱中制造确定性,贫困和混乱的国情也造就了一部分人的思辨能力。印度人擅长在混乱中寻找替代方案,建立网吧普及教育。

关键观点5: 正确看待教育

好的教育没有标准,每个国家的教育制度都有其优点和缺点。父母应该摆正心态,接受孩子是普通人的事实,不必非得满足别人定义的标准。


文章预览

最近在看一部纪录片,《他乡的童年》第二季。感触很大,今天说一说。正好赶上开学季,也希望这些内容能对有娃的家庭,或者关心教育的人有所启发。 作者:达珍 来源:得到头条 《他乡的童年》的导演叫周轶君,是国际记者出身。整部片子的主要内容,就是周 轶君走访世界各地的学校,看看别人是怎么做教育的。《他乡的童年》目前一共两季,走访的地方包括日本、 芬兰、印度、英国、以色列、新加坡、德国、法国、新西兰、泰国。 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 各个国家的教育体制的差异,远比咱们想象中的要大。 01 新加坡:小学分流,卷度超乎想象 比如,新加坡,卷的程度,远超很多人想象。新加坡的教学体系是从小学开始层层分流,没错,等不到高考,等不到中考,而是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分流了。 小学三年级有个天才班考试,前1%的孩子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