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原名《文史参考》,“真相、趣味、良知”,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国家人文历史

学习太忙还是爱情太少?是什么让唐朝年轻人选择晚婚?

国家人文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4-09-20 12:43

文章预览

本 文 约 4200 字 阅 读 需 要 12 分 钟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自古以来,男女的婚姻缔结往往都伴随着特定的年龄规范与约束。《周礼》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这在古代历史上都算是“晚婚”政策了。 你或 许想 象不到,唐朝这样一个以诗歌与酒香飘逸、风流韵事著称的时代,其婚配制度却意外地彰显了对早婚早育的倡议。自唐玄宗时代起,只要男性年满十五、女子年满十三便可谈婚论嫁。 但唐朝男女们普遍晚婚 ,白居易曾写诗称“三十男有室,二十女有归”。杜甫甚至说当时夔州的女子“四十五十无夫家”。可见婚配现实与政策倡导相悖。民间的“剩男剩女”现象让朝廷颇为头疼,地方官府甚至还有协助未婚男女促成婚事的绩效考核任务。唐朝的早婚政策与晚婚风气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与缘由呢? 剩男剩女:婚娶既不早,生育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