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浙商银行在业绩向好的同时,面临不良贷款处置的问题。银行通过转让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等途径处理不良资产,但效果并不理想。同时,涉及大量法律诉讼/仲裁案件,其中涉及浙商银行作为被告的案件数量较少,但作为原告的案件数量较多。文章还提到了浙商银行与融臻资产之间的法律纠纷,以及融臻资产背后的浙商产融与浙商银行的历史联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浙商银行业绩概况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2.79亿元,同比增长6.18%;归母净利润79.99亿元,同比增长3.31%。展现出业绩向好的态势。
关键观点2: 不良贷款处置情况
通过转让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等途径处理不良资产,但效果不佳。涉及大量法律诉讼/仲裁案件,作为原告提起诉讼远高于作为被告的诉讼量。
关键观点3: 浙商银行与融臻资产的纠纷
涉及融臻资产的司法案件较多,双方之间的法律纠纷主要围绕合同纠纷展开。浙商产融与浙商银行之间存在历史联系。
关键观点4: 监管要求下的业务调整
浙商银行曾通过表外运作平台浙银资本进行投行业务,后因监管要求与浙商产融正式隔离。
关键观点5: 宝万之争的背景和影响
浙商银行曾参与宝万之争,为宝能集团提供资金支持。但后续监管要求下,浙商银行与相关业务隔离。
文章预览
导语: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来源|源媒汇(ID:yuanmeihui0105) 作者 | 陈不白 编辑 | 苏淮 业绩一片大好的背面,是浙商银行的“天量”不良资产处置。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52.79亿元,同比增长6.18%;归母净利润79.99亿元,同比增长3.31%。 瞅准时机,浙商银行在今年上半年转让了120多亿元不良贷款。即便如此,该行上半年末的不良贷款余额257.67亿元,还是较上年末增长11.71亿元。 截图来源于公司财报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浙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85%,较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虽然不良贷款率整体微降,但是从细分指标来看,浙商银行的抵押贷款率、质押贷款不良贷款率仍在大幅攀升,公司不良贷款率也较上年末增长了0.01个百分点。 种种迹象表明,为了维持住财务报表上资产质量的“光鲜亮丽”,浙商银行也是“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