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网络辟谣
上海网络辟谣由上海市网信办和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联合打造。我们还原事实,让您洞悉真相!
今天看啥  ›  专栏  ›  上海网络辟谣

与哪吒聊天,设计新头像,规划理财方案……大模型上的“智能体”,能相信吗?

上海网络辟谣  · 公众号  · 社会  · 2025-02-13 08:27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介绍了面向个人用户的大模型日渐流行,通过这些大模型可以创建智能体提供多种服务,但与此同时也存在隐私泄露等安全隐患。智能体的创建几乎零门槛,但智能体背后的真实身份难以查证,可能存在侵权行为。大模型中的智能体更像是功能细分,但现有应用中没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用户信息可能被泄露。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大模型的普及和智能体的出现

文章介绍了大模型在市场上的普及程度以及智能体的出现,用户可以通过创建智能体来获得不同的服务。

关键观点2: 智能体的创建与安全风险

智能体的创建过程简单,但存在安全风险。用户需要上传个人信息来获得某些服务,但隐私保护措施不足。

关键观点3: 智能体背后的真实身份难以查证

很多智能体由个人设置,无法查证真实身份,可能存在侵权行为。

关键观点4: 大模型中的智能体功能细分

大模型中的智能体更像是一种功能细分,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智能体更精准地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务。

关键观点5: 隐私保护问题需提前防范

随着大模型的应用普及,隐私保护问题愈发重要。文章呼吁监管部门提前采取措施防范风险,并提醒公众提高警惕,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文章预览

“上传照片,一键玩转 AI 特效,生成高级卡通脸”“我是您的 AI 律师,随时为您提供法律援助”“想理财找我,比如分析你的财务状况”“知道本哪吒的风火轮有多快吗”……最近一段时间,面向个人用户的大模型日渐走红,很多用户发现,在部分大模型的对话框中,出现了很多“智能体”,能提供设计头像、法律服务、理财规划,甚至与哪吒对话等功能。 可是,在获得有些 服务时,用户需要上传头像、姓名、个人经历等各种隐私信息,这么做安全吗? 只要 4 步,普通人就变“智能体”? 记者调查发现,普通人几乎零门槛就能生成自己的 “智能体”。 根据某大模型官方介绍,通过大模型 App 或网页版的相关按键,只要 4 步就能生成自己的“智能体”,分别是“点击(大模型对话框里的)‘发现智能体’”“创建 AI 智能体”“输入智能体名称、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