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讲述了家长参加「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研修班的情况,这些家长为了解决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长问题而参加研修班,希望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和孩子。研修班教授了家长如何成为孩子的教练,如何通过示弱、共情和同理心等方式与孩子建立更好的关系。家长们通过实践所学理念,希望改善与孩子的沟通,但有的家长觉得效果有限,孩子的行为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文章还通过孩子的视角反映了他们对家长参加研修班的看法,他们并不觉得家长有明显变化,甚至对家长的行为感到困惑。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家长参加「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研修班
为了解决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长问题,家长们参加了研修班,学习如何成为孩子的教练,改善与孩子的关系。
关键观点2: 研修班教授家长如何成为孩子的教练
通过示弱、共情和同理心等方式,家长学习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关键观点3: 家长实践所学理念
家长们尝试将所学理念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改善与孩子的关系,但效果有限。
关键观点4: 孩子的视角
孩子们对家长参加研修班并没有明显的感觉,甚至对家长的行为感到困惑。
文章预览
「一个家庭幸不幸福,就看有没有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许老师一身绿旗袍,拿起话筒引用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数据,50%以上的抑郁人群是学生,30.28%是18岁以下的青少年,意在说明青春期是一种「疾病」,病根在父母。 她白天是医务工作者,晚上走进社区和学校,成为所谓的「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讲台下,学生们摊开笔记本,跟她学习如何做父母。 来听课的学员,来自各行各业,下班后从单位赶来,戴上红领巾,互相约着不要迟到。一对浙大毕业的夫妻焦虑孩子成绩一般,抱着讲师哭。他们的教育理念似乎在这里被重塑,「给孩子治病,不如先治自己」。 当父母真的有速成班吗?八堂研修课就能开启「父母智慧」,解决真正的家庭教育难题吗? 文| 徐巧丽 编辑| 陶若谷 图| (除特殊标注外)受访者提供 本文来源公众号极昼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