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新晚报

【亚冬会保障进行时】亚冬会冰壶赛场:冰上“魔法”背后的极致守护

新晚报  · 公众号  · 体育  · 2025-02-12 23:2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在亚冬会中,由平房区南城第一小学冰球馆改建的冰壶赛场,以及为确保比赛顺利进行而付出的制冰团队的努力。文章详细描述了制冰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冰面维护和团队的努力,以及哈尔滨冰雪经济的发展和冰壶项目的普及。同时,文章也强调了哈尔滨作为“双亚冬之城”在冰雪运动方面的优势和对未来冰雪经济发展的期待。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冰壶赛场的改建与制冰团队的付出

南城第一小学冰球馆经过改建成为冰壶赛场,面临温度、湿度和冰面厚度等挑战。制冰团队每日工作超过15小时,精准控温,确保冰壶场地符合要求。

关键观点2: 温度控制与冰面维护

温度是冰壶比赛的核心要素,制冰团队使用高科技设备监测温度,并进行实时调整。冰面维护也是关键,制冰师们迅速清理冰面杂物,检查冰面状况,确保比赛顺利进行。

关键观点3: 哈尔滨冰雪经济的发展与冰壶项目的普及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哈尔滨冰雪经济快速发展,冰壶项目逐渐普及。制冰团队成员多为哈尔滨冰雪人才,公司业务量逐年增长,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关键观点4: 哈尔滨作为“双亚冬之城”的优势

哈尔滨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运动训练资源和经验,作为“双亚冬之城”,其在冰雪经济体育发展和人才输送方面将大放异彩,助推城市经济不断发展。


文章预览

在本届亚冬会,由平房区南城第一小学冰球馆改建而成的冰壶赛场,为冰壶比赛提供了国际化、高标准的比赛场地。 在这里,制冰团队负责人杜伟和他的12名制冰师,每日忙碌超15小时,用专业与执着演绎着一场精准控温的“魔法”,为来自13个国家(或地区)的125名运动员打造标准的国际化赛道。 拥有丰富制冰经验的团队表示,哈尔滨亚冬会将有助于推动哈尔滨冰雪运动、冰雪娱乐、冰雪消费经济发展。 冰球馆变身冰壶赛场: 毫米级的精度挑战 将冰球馆改造成冰壶赛场,其中需要关注的温度、湿度、冰面厚度等问题非常多。冰球与冰壶,虽同属冰上项目,但对场地的要求却大相径庭。 南城第一小学冰球馆的硬件设施虽初步能满足比赛需求,但仍需大幅调试与改进的场馆。冰球场地的冰面厚度约6~7厘米,这是为了在运动员急刹车、急停和急跳时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