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社
新华通讯社官方账号。新华社是中国国家通讯社,现场新闻、原创新闻报道的大本营。
今天看啥  ›  专栏  ›  新华社

“如果我不行了,下一辈继续……”

新华社  · 公众号  · 社会  · 2025-04-04 16:23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在湖北咸丰县唐崖镇两河口村,李贤付家族五代人守护红军烈士冯义发墓的故事。从1934年开始,李家五代人一直遵循着祖先的嘱托,守护并祭拜这座烈士墓。文章详细描述了李贤付和他的后代如何传承这一信仰,以及当地政府对烈士墓的重视和民众的敬仰。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红军烈士冯义发的牺牲与李家五代人的守护

1934年,红军鄂川边区独立团政委冯义发在利川毛坝镇突围时身负重伤,被转至李贤付的爷爷李吉元家中救治,最终因伤势过重牺牲。部队离开时,留下了遗物并嘱托李家人照看好烈士墓。从那时候起,守护烈士墓成为李家的信仰与传承。

关键观点2: 李贤付家庭的信仰与传承

李贤付从小听父亲讲述答应红军守护墓的承诺,他跟随父亲、母亲吴银弟一起祭拜烈士墓。吴银弟去世后,李贤付继续肩负起看守烈士墓的重任。他经常对孩子们说,今天的好生活是红军拿命换来的,照看好红军墓是尽自己的本分。

关键观点3: 当地政府与民众对烈士墓的重视

当地政府将烈士墓列为红色教育基地,每年清明很多孩子都会来此祭扫。村民们还自发修建了“红军桥”,希望更多的人来这里参观。文章传达了对先烈的敬意和对历史的缅怀。


文章预览

清明前夕 70岁的李贤付带着孙女 爬上屋后的山坡 来到一座墓碑前 清理杂草、献上鲜花,深深鞠躬 这是发生在 湖北咸丰县唐崖镇两河口村 大山深处的感人一幕 墓碑下埋葬的 是红军烈士 冯义发 从1934年开始 守护这座烈士墓 已成为李家五代人的信仰与传承 4月3日,李贤付和孙女为红军墓献花,祭奠烈士。(杜迪纳 摄) 1934年 红军鄂川边区独立团政委冯义发 在利川毛坝镇突围时身负重伤 部队将他转至李贤付的爷爷李吉元家中救治 不幸的是 冯义发 终因伤势过重牺牲 部队离开时 留给了李吉元一个马鞍 一个褡裢和八块大洋 郑重嘱托李吉元一家 请帮忙照看好烈士墓 时序周转,冬去春来 曾经那份沉甸甸的承诺 在一代代李家人的 血脉中 生根发芽 ‍ ‍ 革命烈士冯义发之墓。新华社记者 张阳 摄 李贤付很小的时候 父亲就一次次告诉他 “咱家答应了红军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