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汽车行业的内卷现状以及如何通过车展展示车企的技术积累和对未来的设想。文章指出,车展不仅是新车型展示的舞台,更是争夺未来出行定义权的角斗场。然而,中国的汽车企业在车展上过于注重卖车,缺乏令人信服的未来故事。以长安汽车为例,其通过数智技术积累,首次编织了中国人定义的出行未来图景,并展示了其在AI大模型、智能驾驶、电动智能化技术等方面的优秀研发实力。长安汽车的技术自信和对未来的设想,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期待,并有望成为打开更大市场的关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汽车行业现状
文章讨论了汽车行业的内卷现状,指出车展是车企展示技术积累和对未来设想的重要平台。
关键观点2: 车展的意义
车展不仅是新车型展示的舞台,更是争夺未来出行定义权的直接角斗场,车企通过车展来展示其技术积累和对未来出行的设想。
关键观点3: 中国汽车企业的现状
中国的汽车企业在车展上过于注重卖车,缺乏令人信服的未来故事,缺乏像特斯拉、本田等车企那样能够说服全世界的未来故事。
关键观点4: 长安汽车的案例
长安汽车通过数智技术积累,编织了中国人定义的出行未来图景,并展示了其在AI大模型、智能驾驶、电动智能化技术等方面的优秀研发实力。其技术自信和对未来的设想,有望打开更大的市场。
关键观点5: 长安汽车的技术布局
长安汽车在全栈科技布局方面有显著进展,推出了新车型长安启源E07,并展示了其在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方面的规划。同时,长安汽车通过数字化和柔性生产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并引入了AI大模型技术来提升车辆功能操控的智能程度。
文章预览
打破内卷严重的汽车行业,需要先从车展开始。 世界上第一届大规模车展始创于1898年的巴黎,富有想象力的法国人用概念车和豪华车的海洋,展示了对独特设计的追求,也奠定了车展这一形式最根本的任务:“引领出行未来”。 从那之后,从欧洲到美国,再到日本,车展首先是新车型的直接舞台,但更是争夺未来出行定义权的直接角斗场,比拼技术积累、车型产品,概念车、独特设计、先进技术,平时看不到的车往往是最大的头条,更重要的是: 看谁更敢想。 自车展这一形式进入中国,极度务实的中国汽车企业,最终还是把车展做成了卖车大会,“没意思”“人气下滑”成为每一届车展的形容词。相较改变世界的那些车企,从特斯拉、本田、丰田再到奔驰宝马,中国汽车企业始终没有一个说服全世界的未来故事。 没有未来,就注定无法开启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