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浙江大学郑津洋院士及其团队在压力容器领域的重要科研成果。他们历时13年科研攻关,提出了轴压圆筒屈曲设计方法和内压椭圆/碟形封头设计方法,为压力容器行业标准化贡献了浙大力量。新方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具有众多优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浙江大学团队提出新的设计方法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的郑津洋院士和陈志平教授团队提出了轴压圆筒屈曲设计方法和内压椭圆/碟形封头设计方法,结束了我国长期采用美国ASME方法的历史。
关键观点2: 新方法的特点和优势
新方法基于弹塑性理论,具有物理意义清晰、使用简便、预测精度高等优点,能帮助企业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制造成本。
关键观点3: 新方法的应用和验证
团队通过100多次工业规模轴压圆筒屈曲和内压椭圆/碟形封头失效全过程破坏性试验,验证了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观点4: 行业影响与标准制定
新方法被纳入国家标准,对于提升我国压力容器设计技术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观点5: 团队的努力与贡献
团队历经13年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数据反复验证,其成果涉及到多个领域的重大需求,体现了团队坚持问题导向、脚踏实地的精神。
文章预览
圆筒和封头是压力容器重要的基础件。无论是食品领域常见的啤酒发酵罐、能源领域的石油及油品储罐、石化领域的加氢反应器、核电领域的钢制安全壳,还是航天领域的火箭液氢/氧贮箱等高端装备,圆筒和封头都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设计圆筒和封头,使其既安全,又能节约材料,是压力容器界持续关注的重要命题。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郑津洋院士、陈志平教授团队历时13年科研攻关,自主提出轴压圆筒屈曲设计方法、内压椭圆/碟形封头设计方法,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降低制造成本 。 方法纳入近期发布的两项国家标准,为压力容器行业标准化贡献了浙大力量。 0 1 攻坚克难,自主研发新方法 圆筒、椭圆/碟形封头应用非常广泛,其设计方法迭代最早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锅炉压力容器规范。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