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中年学术危机现象,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包括根基不牢、精力分散、缺乏变更和脱离现实。文章还提出了避免中年学术危机的个人努力措施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采取的行动。最后,对于博士生培养和如何避免未来的危机给出了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年学术危机现象及其影响
文章指出中年学术危机是一个普遍现象,处于这个年龄的研究人员的状态决定了科研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对学生的培养也有重要影响。
关键观点2: 中年学术危机的原因
文章分析了导致中年学术危机的四个原因:根基不牢、精力分散、缺乏变更和脱离现实。其中涉及到学术环境、个人努力、学术交流等方面。
关键观点3: 避免中年学术危机的措施
文章从个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等方面提出了避免中年学术危机的措施。包括提高学养、精心读文献、在一线做研究、出国进修等个人努力,以及减少学者负担、培养学生等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
关键观点4: 博士生培养的重要性及建议
文章强调了博士生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识别优秀的学生、让学生真正爱上经济学、理论联系实际等。
文章预览
-广告- 一个人博士毕业到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大概就是四十岁的样子。 四十岁,套用一句电影台词,“人生才刚刚开始。” 但对一个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年纪。而对这种危机的感受,估计只有陷入危机的中年人自己,体会最深。 很多处于中年学术危机的人,看上去正是风生水起的样子。 博士毕业经过十来年的努力和积累,著作有了,职称有了,衣食无忧了;有些人在专业领域也颇为人知,甚至戴上了光芒四射的荣誉头衔。在外人看来,正可谓春风得意!但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隐约感到有些不对劲儿。去听一个seminar,觉得没劲;指导学生,不仅没劲而且费劲;自己动手做研究,全然没了激情和动力! 这大概是中年学术危机的典型症状 。 有些人自然而然的接受了这个现实,慢慢的从一个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