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黄建新,是谈及当代中国电影时,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他早期执导的电影对现实的鞭辟入里,现在看来都令人惊叹不已;他后期监制的作品,其多样优质,市场表现之成功,华语电影圈都鲜有人出其右;而他从“战士”到“体制内”的“招安”之旅,更令他成为最具话题性的电影人物之一。
从艺术批判,到商业成功,再到高居庙堂,恐怕再难找到另一个中国导演能有黄建新这样的经历。
但是现在提到黄建新,往往是“招安”、“堕落”等词,同时伴随着影迷一片叹息之声。
黄建新是谁?黄建新导演过哪些电影?大家却好像知之甚少。
1977 年,作为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黄建新进入西北大学中文系新闻进修班学习,随后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北电期间,他和韩三平是同学。
中文系与韩三平,这两个名词是奠定日后的黄建新命运的基石。
黄建新的电影人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和先锋
这一时期的作品是后来被称为“先锋三部曲”的《黑炮事件》、《错位》和《轮回》。
1986年的《黑炮事件》是黄建新的导演处女作,也是他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这部影片反映了80年代的社会文化思潮,从侧面批判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种种社会问题。此外,影片对知识分子的描绘也很深刻,着力刻画了个体与体制之间的矛盾,充满了政治隐喻。
放到今天,这样的电影可能不会过审。其实,当年送审时电影就遭遇了重重阻碍,后来黄建新不得不求助老师吴天明进行周旋,同时改动了六七十处地方,才顺利通过审查。
我们现在来看这部电影,会惊叹影片的先锋、隐喻和思考,会惊叹于故事的难以理解和荒谬感,也会惊叹于黄建新独特的黑色幽默。
同是1986年诞生的《错位》则是一部形式感十足的科幻片,这是黄建新又一次先锋尝试。影片讲述了赵书信升为局长后为了应付文山会海,做了一个与他一模一样的机器人……故事很好的表现了人物对于生活压力的无奈,并对社会现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讽刺。
此外,《错位》营造出悬疑恐怖的氛围,还能看出黄建新对未来黑科技一种悲观的担忧。这种30年前的担忧,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一种难得的探索。
到了1988年的《轮回》,黄建新开始有所转变。
这一年被称为“王朔年”,一年中有四部王朔小说被搬上大银幕,分别是米家山执导的《顽主》,夏钢执导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叶大鹰执导的《大喘气》,以及黄建新执导的《轮回》。
黄建新也没有绕过王朔。《轮回》改编自王朔小说《浮出海面》,主人公石岜是一个以往电影银幕上没有的人物类型,他既有玩世不恭的一面,又不乏对生活的思考。王朔很爱写这种美好的女子对一个混混爱的死去活来的故事,从故事结构和走向上看,黄建新的《轮回》和冯小刚的《永失我爱》十分相似,只不过这一部更加颓靡和黑暗。 冯小刚要比他温暖的多。
《轮回》在问世后曾引起很大的争议,因为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角色。而且它被认为违背了王朔原著《浮出海面》的精神。
这一时期的黄建新,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时代的潮流下,十分勇敢地拍摄了一批观赏性和思想性俱佳的作品。他喜欢黑色幽默,不直接表达,却比直接更有力度。他让国产电影开始具有了现代性的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向传统文化追溯。
他的电影中有担当和先锋,这是那个时代中文系出身共有的底色。只不过,黄建新在这种先锋性下也懂得妥协,他知道如何“间接表达”,从而在相对宽松的那个文艺年代,既输出了价值观,又能够得以生存。这也是他和同时期另一位导演杨延晋的区别,杨延晋是直给的“理想主义”,而这种理想主义在一年以后渐渐凋零,但是黄建新却在另一个时代依旧风生水起。
第二阶段:社会观察和春秋笔法
这一时期的作品有《站直啰别趴下》、《五魁》、《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绿灯行》、《埋伏》、《说出你的秘密》、《睡不着》、《谁说我不在乎》。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城市百态三部曲”。
1993年的《站直啰别趴下》是黄建新“城市百态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了高文、张勇武、刘干部之间的邻里故事。这一时期的黄建新,已经意图通过一个小圈子展现出一个时代。整部电影剧本扎实、把控严谨,真实又接地气。很多场景让人看完过后惊呼构思的巧妙,春秋笔法运用娴熟,一些看似无关痛痒的台词,其实很有态度。
演员方面,整部电影中没有一个败笔,就连配角们都很出彩,冯巩、牛振华和达士常更是影帝级,三位男主形象生动,妙不可言。
1994年黄建新联合杨亚洲执导了“城市百态三部曲”第二部《背靠背脸对脸》。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整部电影以文化馆的小社会映照出整个大中国的官场社会百态。黄建新通过一个基层干部短短一段时间内升降去留的描写,揭示和呈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复杂微妙的人际关系。影片就像是一则中国社会的政治寓言,讲的是人的政治,是人际关系的相处原则和处理方略。男主王双立深刻表现了小科员的微妙心理,却折射出大体制的僵化不公。
1996年依旧是和杨亚洲合作,推出了“城市百态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红灯行绿灯停》。电影改编自女作家叶广芩小说《学车轶事》,编剧是化名黄欣的黄建新。电影讲的是驾校的故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学车开车成了一种时尚,各种人为各种目的从四面八方来到驾校。
侯教练的学员有记者苟宇佳、下岗女工程芬、个体户绿豆和大款老差等人。这段驾校的经历牵扯出了5个人的悲喜,除了学到了驾驶规则,似乎更学到了生存法则。
又是黄建新擅长的小圈子,又一次刻画出了人间百态,每个人物都很立体、丰满,他们背后都有无数个故事。小小驾校,学的不仅仅是红灯停绿灯行的交规,更是中国人情社会的大法则。
“城市百态三部曲”之间,黄建新只是在1994年拍摄了向传统文化追溯的《五魁》。在张艺谋等第五代靠着此种风格电影在国际上屡获大奖之后,黄建新也迈出了同样的一步。这部电影可以看做是黄建新的一种新尝试,也可以看做是黄建新的不甘心。
黄土、苍凉、有力,黄建新的《五魁》展现了一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悲剧。你张艺谋拍苏童余华,我就拍贾平凹。黄导想表达的就是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就是简单想说“贞节牌坊”害死人。虽然比不过张艺谋,但比黄健中那些拧巴的探讨封建礼教对人性压迫的电影好多了。
1999年,黄建新执导了爱情家庭片《说出你的秘密》,王志文、江珊主演。电影讲述了一个由交通肇事逃逸而引发的耐人寻味的故事,获得第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第10届上海影评人奖十佳影片。故事的悲剧是从酒驾开始,就算一切都往和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但只要过不去自己心里那道关,就不可能永远“逃逸”。黄建新想说守着不能说的秘密,不容易。
到了2000年,黄建新联合陈小艺的老公刘惠宁执导了电影《睡不着》,本片由香港嘉禾和西影厂联合出品,风格上有香港警匪片和内地电视剧杂糅的特质。相比于宁瀛早几年的《民警故事》,这部电影多了些黄建新夹带的私货。
《睡不着》依旧有黄建新对社会的观察和讽刺。比如民警们忽悠局长请客吃饭的桥段,如果你看到了一定会想到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笑得前仰后合没商量。张嘉译饰演的局长,也十分传神,真实到位,放到今天不会让播的。
2001年,黄建新执导了喜剧《谁说我不在乎》,讲的是一张结婚证引发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从电影的幽默,仍旧可以看出黄建新对社会细致入微的缜密观察。精神病院欢乐多,“脱下她裤衩拉出皮筋儿做成弹弓打你家玻璃”的桥段令人印象深刻。
这一时期的黄建新相比于第一时期,多了些世俗圆融,少了些先锋激进,多了些春秋笔法,但依旧力道十足。
“城市百态三部曲”备受称赞,相比于第一阶段的慢节奏深沉的思考,黄建新这一时期的电影喜剧偏多,节奏明快,讽刺辛辣。
黄建新体现出了适应时代的能力,同时没有丢掉自己中文系的底色。只不多他也有过挣扎,比如《五魁》,可能是对荣誉奖项给他带来的挣扎,比如《不能说的秘密》,可能是市场给他带来的挣扎。这些挣扎让这个人物的性格更趋于明朗,也为第三个阶段的到来,打下了伏笔。
第三阶段:“闷声发大财”
2003年,黄建新开始担任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从此进入他“闷声发大财”的第三个阶段。
严格来说,这一阶段黄建新只在2005年导演了一部《求求你表扬我》,不过这又是一部颇受好评的作品。该片勇摘上海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那届的评委会主席正好是吴天明,他说:“这是一部内涵和创新都极具探索精神的影片。在上海电影节评选的时候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肯定,但最后却以一票之差败给了日本影片《乡村写真馆》。虽然只是第二,但影片真的很好。”据说,当时几个评委都很喜欢该片,因为它折射了许多人性与生活的哲理。
到了这个阶段,黄建新已是深谙中国社会的老油条了。这一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恐怕要数当时中国影坛的“带头大哥”——韩三平,他们合力完成了“大业”三部曲。而在两人挂名导演的《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中,黄建新在艺术层面的贡献尤多。
黄建新不再挣扎,而是逐渐适应了中国电影环境,找准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有限空间内发挥余热。说他“闷声发大财”,其实不完全是贬义。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下,这也许是黄建新这样的导演最好的选择,也是最适合他的选择。
“闷声发大财”的同时,黄建新也在“闷声做大事”。这一时期,他不再是时代先锋,也不再体察社会,而是融入了体制之中。与此同时,他独立执导的作品少了,监制的电影却越来越多,比如《投名状》《新宿事件》《十月围城》《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等,可以说都是质量上乘的作品。
从亲自执导到辅助监制,从冲锋陷阵到成人之美,黄建新不再试图凭一己之力发声呐喊,而是选择利用自己的地位资源,帮带新人,予人玫瑰,为市场带来更多样的作品。变化的也许是手段,不变的是他对中国电影的执着。
冯小刚说:“中国有两个最好的监制,一个是陈国富,一个是黄建新”。
田壮壮说:“他是值得我学习的,而且他是惟一一个坚持自己的风格,一直不趴下、站直了走下去的人”。
姜文说:“他和别人都不太一样,他有着一种少有的世界观,但是我很喜欢他的这种观念”。
其实,我们不能苛求一个人一生都是战士,特别是当我们一天战士都没做过的时候。当一个战士不再充当先锋,我们更不应该因为他先锋过而求全责备。作为大陆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之一,黄建新对时代的观察,对现实的批判,对市场的引领,以及对自我的修正,都值得很多青年导演学习。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是什么消磨掉一个导演的先锋性?以及你为何会因一个导演的先锋性的消磨而感到惋惜?
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