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36氪
36氪是中国领先的新商业媒体,提供最新锐最具深度的商业报道。我们强调趋势与价值,我们的slogan是: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今天看啥  ›  专栏  ›  36氪

大模型「六小虎」里,至少两家要放弃大模型了

36氪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24-10-10 21:3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从模型到应用的转变,在追赶AGI之前,AI公司面临生存压力,开始调整策略,专注于AI应用而非预训练模型。文章分析了背后的原因,包括资金短缺、算力成本压力、与OpenAI的技术差距等。同时,模型公司转向应用也是基于变现渠道的考量,因为目前大模型本身的变现渠道并不清晰。此外,开源模型的崛起也削弱了闭源模型的竞争力。一些公司开始抓住AI应用的盈利潜力,而仍在坚持预训练的厂商则在技术上寻求降本增效的方法。文章指出,放弃预训练模型并不意味着消极,反而是厂商重新思考和整合技术范式和行业资源的体现。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AI公司面临生存压力,从模型转向应用,专注于AI应用而非预训练模型。

随着资金短缺和算力成本的压力增大,AI公司开始调整策略,将重心转向AI应用。这是因为相比于预训练模型的高成本,AI应用更为实际和具有盈利潜力。

关键观点2: 预训练模型存在高成本和技术瓶颈问题。

预训练模型需要大量的算力和数据投入,成本高昂。同时,技术瓶颈使得模型性能提升困难,难以与OpenAI等领先企业拉开差距。

关键观点3: 开源模型的崛起对闭源模型构成挑战。

随着一系列开源模型的性能提升,闭源模型的竞争力被削弱。这使得模型厂商面临更大的压力,需要寻找新的竞争优势。

关键观点4: AI公司开始重新思考和整合技术范式和行业资源。

一些公司放弃预训练模型,转向抓住AI应用的盈利潜力。同时,仍在坚持预训练的厂商则在技术上寻求降本增效的方法。这是厂商重新思考和整合技术范式和行业资源的结果。


文章预览

从模型转向应用,意味着在追赶AGI之前,AI公司先选择了活下去。 文 | 周鑫雨 编辑 | 苏建勋 来源 | 智能涌现(ID:AIEmergence)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2024年,不少曾立下“做中国OpenAI”军令状的模型公司,开始打脸。 据“智能涌现”了解,被称为“AI六小虎”的6家中国大模型独角兽中,已经有两家逐步放弃预训练模型,缩减了预训练算法团队人数,业务重心转向AI应用。 (本文希望重点讨论国内AI公司对“预训练”大模型的路线选择,及其背后的思考与后续侧重点,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纷争,遂隐去放弃预训练模型的企业名称。) 赶大模型早集的百度,9月也一度传出“大概率放弃通用基础大模型研发,主要做应用”的消息。即便后续被百度辟谣,但“放弃预训练模型”,已经成了行业的一个转折点。 可以说,能让厂商上大模型牌桌的,就是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